苦地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汤方话中医之小柴胡汤 [复制链接]

1#

01概述

本方出自《伤寒论》,由柴胡、*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六味药物组成,

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

是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

此证为正气不足,邪犯少阳,枢机不利,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可用小柴胡汤以清疏少阳,

降逆和胃,补益正气;

此外,妇人感受风寒后

邪气化热内陷血室及杂病的肝胆郁热之疟疾、*疸等见少阳证者也可用本方治疗。

02附方

l柴胡桂枝干姜汤

保留了小柴胡汤中的柴胡、*芩、甘草,和解少阳;

又加干姜、桂枝温阳化饮,牡蛎软坚散结,瓜蒌根清热生津。

主治:少阳兼水饮之证。

l柴胡桔枳汤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大枣,

加枳壳、桔梗、陈皮以疏畅气机,宽利胸膈;加雨前茶清热降火。

主治:少阳偏于半表,兼胸膈气郁证。

03张仲景与《伤寒论》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

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的“*锢之祸”。*阀、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农民起义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一时里战乱频仍。百姓为避战乱而相继逃亡,流离失所者不下数百万。

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洛阳地区百万居民西迁长安,洛阳所有宫殿、民房都被焚毁,方圆二百里尽为焦土,百姓死于流离途中者不可胜数。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

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

这是继《*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04张仲景与小柴胡汤

汉代,南阳地区的一户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大的取名大大,小的取名小小。

一日,兄弟俩同时发烧,延请当时名医张仲景医治。张仲景诊断后认为,兄弟俩的症状相同,但病因不完全一样,根据兄弟俩的不同病因,分别给小兄弟俩各开了一张处方。

这两张处方的相同之处是,都以柴胡为君药,并且都有*芩、半夏、生姜、大枣,不同的是,大大的处方中有大*、枳实,小小的处方中有人参、甘草。张仲景怕病家吃错了药,分别在大大的处方上写了个大字,在小小的处方上写了个小字。

张仲景的方子果然很灵验,第二天,大大和小小的病都痊愈了。后来这两张方子张仲景屡用屡效。张仲景晚年在编写《伤寒杂病论》时,决定将这两个方子都收入书时,考虑到这两个方子都由七味药组成,都以柴胡为君药,都有*芩、半夏、生姜、大枣,只有其余两味药不同,都该命名为柴胡汤,但如何区别呢?想到一张首先是大大用过,一张首先是小小用过的,因此,把大大用过的命名为大柴胡汤,把小小用过的命名为小柴胡汤。

05名家医案---夜半恶心

袁兴石医案/p>

辛某某,女,54岁。夜半恶心一月有余。

患妇因罹淋巴结结核,以软坚散结、苦寒解毒之蛇蝎之品以毒攻毒治之二月,病情大有好转,血沉趋于正常。但每于夜间丑时出现恶心症状,至卯时自止。神疲乏力。

前医以攻伐过分,伤损胃气论治,投四君子、六君子类无效,又以降逆之*连、柿蒂、枇杷叶等亦无济于事。

余诊视之,确属攻伐过度所致。然非胃气受病,而是伤及生发之气,即木损气少,生发无力,夜半阴盛之时,难以制阴克土,则胃气上逆,恶心见也,卯时生发之气得朝阳相助,疏泄有权,土气自和,故恶心止也。

拟以小柴胡汤和调木气,以利开发。

组方:春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生姜4片,大枣7枚,台*参1c克,生甘草5克。

煎服法:以水m煎服浓液ml,再以水ml煎取浓液ml将头二次煎取的ml合并煎取ml,分三次温服。

上药服2帖,恶心消失,继服2帖,精神转佳而停药。

(黑龙江中医药(4):24)

=END=

图文

第一组

排版

李思源

审核

贾文睿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