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苏说世界文学之都特辑名家笔下的南京 [复制链接]

1#
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批准66座城市加入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被列入“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文脉持续绵延长达年,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历史上文学名家代有才人,文学佳作层出不穷。可以说,南京是中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和自觉的起步之城。我苏网策划推出,带你走进这座充满书卷气息的城市。我苏网专稿编辑/李明莉六朝古都,天下文枢。自带文学气质的南京自古以来就深得文人们的偏爱,更是许多文人墨客的灵感之城。据查考,全中国有一万多部文学作品与南京相关。《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中华传世之作都与南京密不可分。近现代以来,鲁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张爱玲等文坛巨匠也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文学大咖们的笔下,南京究竟长什么样?李白:满目风光皆是诗如果南京要评选形象代言人,那李白定在上位圈。在可考证的历史中,可以确定李白一生之中至少四次造访金陵,时间跨度更是从开元十四年(公元)到上元二年(公元)。秀丽壮观的自然风光和跌宕起伏的六朝往事给了他无尽的遐思和创作灵感,这位诗仙一度写下了70多篇吟咏金陵的作品。钟山、凤凰台、冶城、白鹭洲......每到一处名胜古迹,李白都要写一篇小作文来表达自己对南京的真爱。在凤凰台,他发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感慨;在长干里,他写下“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爱情模样;赏月时,他长抒“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就连小酒馆也得到过诗仙的赞美,“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李白笔下的长干里可以说,李白对金陵城有种偏执的热爱,他甚至上书朝廷《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提出南京“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是成就霸业的理想地点,建议朝廷迁都金陵,可惜,这个建议并未被采纳。可以说,诗意的南京和肆意的李白在基因上是相似的,他留下的这些诗不仅是对旧时金陵城生活样貌的记录,也让后人多了一个了解南京的渠道。曹雪芹:金陵旧梦忆繁华《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而这两个别名可以说是毫不含蓄地表达了曹雪芹对南京的爱。作为地地道道的江宁人,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13岁时,因为父亲获罪落职举家被迫离开故乡。而六朝古都锦锈的山川,广博的见闻,浓郁的文学气息却早已融入到他的骨血中,为他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持的基础。如果你留心,会发现《红楼梦》中有许多南京元素。“韶”在南京话中形容人话多,《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就能找到“韶”:“贾芸听他韶刀得不堪,便起身告辞。”又如林之孝家的向平儿形容“秦显的女人”的长相时说她:“高高的孤拐,大大的眼睛”。在南京话中“孤拐”指的是颧骨,而这个词已经消失很长时间了。经考证,小说中贾宝玉的孔雀裘披风、林黛玉潇湘馆中糊窗用的霞影纱、王熙凤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贾母屋内的金钱蟒缎靠垫等丝绸制品也都出自江宁织造。南京地铁3号线的红楼文化墙如果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对繁华的秦淮旧梦的回忆,那如今在南京处处可见的红楼文化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江宁织造博物馆、曹雪芹纪念馆以历史讲述故事;小学开设红楼文化课,在cosplay中了解传统文化;南京地铁3号线以9座主题文化墙再现印象红楼,黛玉葬花、太虚幻境、红楼夜宴、元春省亲等经典场景让人一秒穿越大观园......朱自清:风光适意须留恋“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在外地人朱自清的眼中,南京充满了惊喜,是个“值得留连的地方”。如果你在夏天来南京又苦于不知何处去,不如看看朱自清的旅游攻略: “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清凉山在一个角落里,似乎人迹不多。扫叶楼的安排与豁蒙楼相仿佛,但窗外的景象不同。这里是滴绿的山环抱着,山下一片滴绿的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中央大学是个散步的好地方。宽大,干净,有树木;*昏时去兜一个或大或小的圈儿,最有意思。”朱自清笔下隐匿在城市之中的避暑胜地清凉山吃什么?朱自清也为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南京茶馆里干丝很为人所称道。”“咸板鸭才是南京的名产,要热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张恨水:烟火气中有热血大义在南京创办《南京人报》、以南京为背景写出《丹凤街》,南京之于张恨水,是生活的天堂。张恨水喜欢南京的秋天,喜欢秋天的城北,他说:“我必须歌颂南京城北,它空旷而萧疏,生定了是合于秋意的。”办报和创作之余,他和妻子不时漫步南京城北,他们通常从湖北路北段穿过一片竹林,绕到丁家桥,他后来回忆,“记不得是哪个方向,那里有家茶馆,门口三株大柳树高入云霄,门临着一片敞地,半片竹林。我和她散步有点倦,就常在这里歇腿,泡一壶清茶,清坐一会,然后在附近切两角钱盐水鸭子,包五分钱椒盐花生米,向门口烧饼桶上买两三个朝排子烧饼,饱啖一顿才买一把桂花,在一段青草沿边的水泥马路上,顺了槐柳树影,踏着落叶回家。”张恨水笔下的丹凤街如今仍散发烟火气他的另一部作品《丹凤街》,又将南京人义字当头的文化性格特征和民族大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主人公们穷苦粗粝的外表之下,都包藏着坦荡、真诚、一诺千金的侠士精魂。这群人活得普普通通,又活得轰轰烈烈。从书名到故事内容以及书中方言口语,都充满了纯正的南京味。余光中:一草一木皆是思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年,余光中生于南京。年,他考入当时的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两年后南下,在年随父母迁往台湾。从前的时光,凝结了他日后的乡愁,也成就了那些饱含思念的诗文。他常说,南京是他的故乡,是他“诗心起跳的地方”。余光中心心念的玄武湖在访问母校南京大学时的演讲稿中余光中写道:“当年,甚至在我记忆的星云以前,他们一定常牵我甚至抱我来玄武湖上,摇桨荡舟,饕餮田田的荷香,饕餮之不足,还要用手绢包了煮熟的菱角回家去咀嚼,去回味波光流传的六朝余韵。这一切,一定像地下水一般渗进了我稚岁的记忆之根,否则我日后怎么会恋莲至此,吐不尽莲的联想的藕丝。”而如今,为纪念余老先生传递乡愁文化,在他的母校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一个名为“乡愁馆”的实践基地已运行近一年的时间。“乡愁馆”以老物件“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与诗同行,让乡愁的美好温暖颗颗童心。叶兆言: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人们去奇芳阁喝茶、聊天,肚子饿了,花五分钱就可以吃一份千丝,花七分钱,可以吃大碗面条。卖酱牛肉的:带着小刀砧板,切了极薄的片,用新摘下来的荷叶托着递给你,那价格便宜得简直不值一提。”“读一座城市适合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坐上公交,或者在南京的地铁里感受这座城市紧凑而规整的步骤。也许不需要路线,走到哪是哪。秦淮小吃、古玩市场、酒吧街……”在叶兆言的笔下,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南京的怡然自得都是要慢慢品味的。在梧桐大道骑行最能体会叶兆言笔下的南京慢生活叶兆言不是唯一一个,却是读者公认的写南京最多也是最好的当代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起码有一半写到了南京,从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到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以及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他一直游荡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之间,写市井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写中国大历史的巨变沧桑。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叶兆言一直有着以文学的方式为这座城市立传的念头,终于在他60岁之后完成了这一梦想,写出了《南京传》,他说,希望通过南京这扇窗户来把中国的历史说一遍,让更多的人得以见识这个城市的生生世世,并厘清那些历史深处枝枝蔓蔓的细节。和南京有关的名家还有很多,透过他们的笔,一个个或灵动或厚重的南京传向了世界各地。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一直是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城市,将来,南京也将以其独特的的文学魅力继续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部分素材来源:江南时报、江苏教育报、南京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