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石斛中国人的父亲之花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pf/a_5131651.html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江城子》用于悼念亡妻,而吾则是怀念亡父。年秋,父亲骤然离世,迄今已整整十年,思念与日俱增,总想写点什么,借父亲节,回顾吾父一生,聊表思念。

吾父的一生,没有歌词所写的“散文诗”,却是励志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虽不算惊天动地,却是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吾父乃寒门子弟,家中人丁稀薄,既是长子又是长孙,时乖运蹇,迫使父亲早早扛起家庭重担。少年就读于漳州农校,专攻畜牧业,恰逢三年自然灾害,颗粒无收,于大部学生而言,与其在校忍饥挨饿,不如回家务农,填饱肚子更实在。于是乎,很多农校学生纷纷退学,村里唯吾父一人苦苦坚持,受尽饥寒之苦,虚心求教,幸得良师厚爱,倾囊相授,终学有所成,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成为漳州农校第一届毕业生,是老师眼中的高徒,也成为祖母的骄傲。

学成归家,父亲先供职于本地兽医站,服务乡里,后逢县里招聘教师,统一考试,父亲以本县第一名的入职教师队伍。从此,父亲身兼二职,责任重大,上班期间“传道授业解惑”,下班时间行医乡里,为村民家畜诊病治疗,尽己所能减少村民的财富损失。在父亲的努力下,家里泾济渐渐有了起色,赡养双亲,抚养年幼的弟妹,于年轻的父亲而言,总算舒了一口气。

作为一名兽医,父亲的畜牧技术精湛,方圆百里,无人能敌,但父亲并未满足于此,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医药资源短缺,父亲苦研医书,配制许多良药秘方,功效奇特,价位却很低,也是村民的福音。年幼的我放学期间都忙着配制药方,不得偷懒。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济困救急,造福乡里,美名远扬,提及父亲,方圆百里,无人不识,无人不夸。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父亲严格要求学生,不因身兼多职而懈怠,尽责尽任,所带班级成绩在学区排名稳占前二,得到区领导的肯定,常受表彰,并被立为典型,区领导更是号召全学区老师向父亲学习。而学生更是对父亲尊重有加,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父亲总掏钱帮他们垫学费,不让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作为家长,父亲比任何人更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对子女严厉有加,村里电影院与吾家相距不远,父亲只允许我们每星期六晚上看一次电影,其余时间除了帮忙干家务活就是读书。吾家从吾记事起,书箱、书柜、甚至墙壁上的书架,满是医学方面和学习方面的书籍,从四大名著到神话寓言,连环画,基本上应有尽有,得益于父亲的以身作则,我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工作再怎么忙,都尽量抽出点时间看会儿书,若一日不看书,总觉缺点什么。

由于父亲的能干勤奋,家里由最早的屋无片瓦到后来的幢幢新房,别人尚在温饱线上挣扎,我家已是小康生活了,并拥有为数不多的大彩电,成为村里人羡慕的对象。但父亲一再告诫家人,不可恃富而骄,要保持平凡心,家庭的出路,在于子女能克绍箕裘,而不仅仅只靠一代人的奋斗,不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除长姐初中毕业后不再求学外,兄长与幺弟都学有所成,而我则大学毕业后入职教师队伍,也算是继承父亲的衣钵吧。

回忆吾父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算是出类拔萃的,由于平时过度劳累,少年的艰苦求学,中年的忙碌生活,父亲胃病频发,却得不到根治,身体隐患颇多,以至影响到后来的身体健康。

退休后的父亲,天南海北游走一圈,从北京到三峡到上海到三亚,正如父亲所言“不枉此生”了。成年后的我在县城教书,兄长在厦工作,与父亲沟通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父亲知道子女忙碌,不愿多打扰,偶有提及心跳不齐,医院作检查,父亲总说不打紧,未曾想才几日,半夜心梗发作,与世长辞。当我连夜赶回家,抚摸父亲冰泠的身体,第一次真正体会“阴阳两隔”,每想至此,吾仍后悔不已,倘若当初能再坚持些,让父亲及早检查身体,发现问题,或许现在父亲还依然健在。在父亲逝去的一两年,我常于梦中见到父亲,父亲音容笑貌,一如往昔,我也问父亲为何不辞而别,梦里父亲总笑着说,人固有一死,与其重病缠身,活得难受,不如走的干脆些。我幡然醒来,泪落满襟。

“每逢佳节倍思亲”,于今我总算深切体会了,而这十年里,吾亦成熟许多,当头顶上的苍天大树倒下时,自己就得成长为一棵树,成为自己的屋檐,任性不得。原本有些想不通的事,就像被打开的任督二脉,了然于心。也能花多点时间在家庭方面,给家人更多的理解与支持,给长辈更多的耐心,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留遗憾。

在中国秋石斛被称为“父亲之花”,确实如此,此花秉性刚强,祥和可亲,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花开时则惊艳四方,正如我们的父亲,平时深沉无语,但关键时刻,尽显顶梁柱的作用,“水流有声,山却无言”,对于子女,父爱如山,父亲就是最坚强的后盾,任风狂雨骤,总能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给予儿时的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学会坚强,保持乐观,面对困难,更应“直挂云帆济沧海”,勇往直前。这些来年,自己也已成家立业,人到中年,重担在身,更明白父亲当年的不易,而好好生活,且行且珍惜,亦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