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经里的植物辨识四菜之美者水 [复制链接]

1#
现在白癜风好治吗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pj/
现在白癜风好治吗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pj/

芹菜的正名叫旱芹,是一种常见蔬菜,吃起来清脆爽口,有一种芹类特有的香味。据说芹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带,通过丝绸之路经中亚细亚传入中国,于汉代开始栽培。起初只作为观赏栽培植物或作为香料,后来逐渐认识到了它的食用价值,开始作为蔬菜种植。

旱芹

在旱芹还没有来到中国以前,我们的先人们食用的是水芹和山芹。《诗经》里的“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小雅·采菽》)和“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周颂·泮水》)之芹,就是指的水芹。

山芹

水芹别名水芹菜,古称水葵,样子与旱芹很相似,高可达80厘米,茎叶肥嫩,但闻起来没有那样的浓烈香味。《呂氏春秋》说“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云梦,楚地也”(《百草纲目》),也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之间的洞庭湖,江汉平原一代。现在湖北尚有云梦县。所以,《尔雅》谓水芹为楚葵。其实水芹全国各地均产,多生于浅水低洼的地方或池沼、水沟旁。

水芹

水芹是古人重要的蔬菜,历代都食用水芹的记载,特别是唐、宋诗词中,除了有少数几首是写旱芹之外,绝大多都说的是水芹。其中,有野生,也有种植。“沙砌落红满,石泉生水芹”(唐·李贺《兰香神女庙》)、“涧蔬煮蒿芹,水果剥菱芡”(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说的是野生的水芹;“谁怜故国无生计,唯种南塘二亩芹”(唐·陆龟蒙《和袭美寄怀南阳润卿》)、“池上采芹摇水碧,帐中摛藻映纱红”(宋·吴芾《钱广文采芹亭》)、则说的是种植的水芹。

我见过大片野生的水芹,水灵灵的,很是诱人,但我没吃过,不知有没有真的像《呂氏春秋》里说的那么好吃,反正古人是吃的津津有味,既用来招待客人,又作佳肴慰劳自己,更是自酌自饮的下酒小菜:“为言肯共留连饮,涧有青芹罟有鱼”(唐·殷尧藩《访许浑》),“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宋·苏轼《新城道中二首》)”,“碧涧芹羹珍下箸,红莲香饭乐归田”(宋·陈三聘《浣溪沙》)。当然,更多的是“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松栽侵古影,荤断尚芹菹”(唐·贾岛《寄李輈侍郎》),“残腊即今无十日,剩求芹蓼助春盘”(宋·陆游《江干》),是田隐之乐,也是生活的清苦和无奈。

水芹

古人食用水芹,也不过是炒、煮、菹。“薄饷炊畲粟,珍烹采涧芹”(南宋·陆游《娥江市》)说的是烹炒,但这种吃法好像不多,也可能那时的食用油很缺乏。其次是凉拌或腌渍。南宋诗人林洪《山家清供》中说:“二月三月作羹时采之,洗净入汤灼过取出,以苦酒研芝麻,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可作蔊。惟沦而羹之者,既清而馨,犹碧涧然。故杜甫有“青芹碧涧羹”之句。”他这里讲了三种吃法:腌渍后凉拌或调为带辣味的凉菜或咸菜;再是“沦而羹”,就是用小火煮成汤羹,说白了就是做成菜汤或菜糊糊。条件好的,特别是穷儒们,吃的仔细一些,调料放的全,工艺也讲究。条件差的,也就是生食或煮熟而已。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山林》诗“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这是招待客人的羹,做的可能好一些,食材也是来自山涧溪边的鲜嫩水芹,所以林洪《山家清供·碧涧羹》说,“惟沦而羹之者,既清而馨,犹碧涧然。”以杜甫的生活条件,估计他平常也吃不到那样的羹。而在贫苦的老百姓家中,也不过是“饭稻茹芹英”(唐·白居易《放鱼》),“盐豉煮芹蓼”(宋·苏轼《人日猎城南会者十人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就是在清水里放点儿五谷或面糊,或是煮熟后再撒上点杂粮面或食盐酱豉一类调一下口味,勉强糊口而已。

水芹

在唐诗宋词里,芹不仅仅是一种菜蔬,更是一种文学意象。“窗中草色妒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唐·温庭筠《寒食日作》),“泮水思芹味,琅琊得稻租”(唐·温庭钧《病中书怀呈友人》),“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宋·苏轼《东坡八首》),“涏涏谁怜燕尾长,芹泥冷落已销香”(清·金农《有忆》)等等,或表生活处境,或表感怀心境。

芹意、献芹、食芹等词为大家所熟悉,源出《列子·杨朱》:说过去有人对乡豪说,豌豆、苍耳和芹萍味美,乡豪就拿回去尝了尝,结果扎嘴闹肚子,遭到众人的讥笑和埋怨。后人用其意,作谦词,表示自己的意见无足轻重或礼物微薄。如唐·李白诗《赠范金卿二首》“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宋·苏洵诗《送蜀僧去尘》“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宋·陆游《三月十一日郊行》句“尧民击壤虽难继,芹美怀君未敢忘”,更有辛弃疾(南宋)《美芹十论》,一片赤诚向皇帝献计献策,表明他强烈的家国情怀。再如《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则是待人处世中的谦逊之词。

《鲁颂·泮水》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句。据说古时学子们在进京赴考之前,都要先去孔庙祭拜,再采些孔庙泮池的芹菜插在帽子上,因此,读书人被称之为“采芹人”。也有说把考中秀才入学为生员,叫做“入泮”或“采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宝玉为稻香村所题“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那副对联,就用其意。

水芹

古人附会风雅,曰兰,曰芹。水有芹溪,村有芹溪,亭、斋有芹斋、芹亭、采芹斋、采芹亭。宋人好像咏芹有瘾,林景熙有《采芹坊》二首,叶善夫作《采芹亭》诗八首,方蒙仲则一口气写《采芹亭》十九首,疑将诗题当成了词牌。《红楼梦》作者曹沾则对芹情有独钟,号雪芹、芹圃、芹溪,又称芹溪居士。

最后,吐槽一下那个形成了“芹意”、“献芹”的典故之说。《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人家明明说的是戎菽(豌豆或蚕豆),枲茎(苍耳)和芹萍子(芹、萍子?)三种,而后人都解释说那个土豪是吃了水芹后“蜇于口,惨于腹”。水芹再老一般也不会“蜇于口,惨于腹”,那个乡豪吃应该是苍耳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