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案那些ldquo排不出rdq [复制链接]

1#

当今社会,便秘是一个困扰着许多人的问题,有些人甚至需要服用泻药方能痛快解决一次,殊不知,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反而会加重病情,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专注《伤寒论》40余年的陈瑞春老先生巧用四逆散治疗习惯性便秘的验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病案一

魏某,男,40岁,干部。年5月10日初诊。

病者述习惯性便秘10多年,一般3~5日一行,或7~8日一行,而且必须用生大*泡水服用之后,方可痛快泻一次,如此反复多年,大*用量渐次加大。由此产生腹胀气滞,胃脘饱胀,嗳气,食纳减少。就诊时,除有上述诸症,并感精神烦闷,夜不安寐,脉弦有力,舌苔薄*而腻。处方四逆散合小承气汤:

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厚朴10g,生大*6g(后下),炙甘草5g,青皮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嘱服3剂。

二诊:5月15日。病者服药3剂,每日大便一次,且软硬适度,腹胀气滞、胃脘饱胀、嗳气等症皆有明显改善,精神轻松,夜寐舒适,脉缓平和,舌苔薄白润。嘱其仍守上方,每隔日服1剂,大*减为5g。

三诊:6月5日。病者告谓,自从隔天服药后,大便仍能每日按时排一次,量中等,无任何不适。脉缓有力,舌淡红润。病者询问是否进点滋补,以解多年的便秘、腹泻(指服大*后)之苦。余告之,驱邪即是扶正,邪退正安。且年仅四十,气血充沛,何需补哉?仍嘱服上方,每周服1~2剂,直至大便正常后停药。1年后告知,坚持每周服1~2剂药,经3个多月的间断用药,目前已基本正常,身体胖,吃饭香,一切正常。

临床治疗便秘,正规方药多种多样,还有许多偏方验方,然而从疏肝理气法选方,用四逆散者未必很多。因为便秘从燥热里实,腑气不通,以及气虚、津虚、血虚等寻方问药者多。所以,笔者绕道常规,另辟蹊径,从疏肝理气求治,四逆散应是首选方,合小承气汤亦以行气为主,大*量小,白芍量大,其间的道理一目了然。

临床体会,常病常法,屡建其功,已是毋庸置疑。然而,常病异治,这就要活法圆机,必须遵辨证施治之规。笔者用四逆散加大*,或加虎杖,或加麻仁之类,治疗便秘多例,屡建奇功。为什么一张平淡的四逆散方如此神奇?这就要从脏腑生理、病理和治法方药来理解。

首先,消化吸收功能,离不开肝胆脾胃之正常运化,肝之疏泄,脾之运化,是相互为用,缺一不可的。如果说大便秘结,病在胃肠,这是现象,而本质问题是肝之疏泄失常,气机不运,自然腑气不畅,所以疏肝大法的作用机制不能不知。

其次,疏肝理气,这是脾胃运化之机的主宰。用疏肝理气去运转气机,肝脾得以舒畅,便秘亦自缓解。故而治便秘之法,重在调达肝脾。

再次,方药选四逆散,其中四药,肝药脾药各两味,柴、芍疏肝,枳、草理脾,合而为疏肝理脾,达到肝脾同治,岂有不通畅之理。稍予泻下药直达病所,其方其药,与治法之谋合完美无缺,在临证中屡见疗效,这就是常病异治的灵活性,此中的道理耐人寻味。病案二王某,女,26岁,学生,年8月19日初诊。患者习惯性便秘七年之久,毫无便意,有时服用牛*上清丸,能泻一二次,但腹痛不舒,停药后依然如故。就诊时诉:便秘已一星期,毫无便意,食纳照常,食量不大,小便清长。其他无异常。舌淡薄红润,脉缓沉取有力。处方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桔梗10g,杏仁10g,虎杖15g,炙甘草5g。每日1剂,煎2次温服,嘱服4剂。二诊:服上药后,每日早上大便一次,量不多,亦无异臭,脉舌如前。守原方再进7剂。四逆散加杏仁、桔梗、虎杖治疗习惯性便秘,临床屡效。本案无实热证,腹无所苦,且以往用牛*上清丸后腹痛不舒,故而否定其积热便秘。从疏肝理气着手,肝气能疏泄,脾胃则能运转。加杏仁、桔梗为开提肺气,取肺与大肠相表里之意。如此肝脾调达,肺气畅利,稍加虎杖与枳壳之类,行气通便,不用硝*强攻,全方轻可去实,故而治慢性便秘,屡获良效。病案三白某,男,78岁,离休干部。年10月20日初诊。病者经常便秘,大便隔3~5日一次,有时需用缓泻剂,如果导、麻仁丸等。所排大便初硬后软,并不是燥结如羊屎,腹胀气滞。食后腹胀,能食不敢多食。小便清长,睡眠正常,脉缓稍弦,舌质淡红,苔薄润。处方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5g,青皮10g,虎杖15g,火麻仁15g。嘱服3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10月25日。服上方3剂后,腹胀消失,食纳量增加,排便轻松,每日1次,大便成形偏软,脉缓有力,舌淡润。守方加白术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嘱多食长纤维及粗粮。老年性便秘,病因多责之于津液不足,或气虚无力等。治多滋阴养血,润燥通便,或补益肺脾,行气通便。本案以四逆散加味,从疏肝理气入手求治,疗效甚捷。笔者以为脾胃消化有赖于肝气疏泄,肝气舒展,脾能运化,腑气自然得通。所以,治疗老年性便秘,如无津不足、气不虚之见症,从疏肝理气着眼,既符合脏腑生理之常,又可谓治疗之常中有变,此亦为因人而异,辨证精当的体现。

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陈瑞春伤寒实践论》,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内容简介《伤寒实践论》是我国著名伤寒学家陈瑞春的的代表作之一,是《陈瑞春论伤寒》的姊妹篇,着重收录了陈老50余年临床实践《伤寒论》的经验、心得和体悟。全书突出一个“实”字,没有空谈,非常难得,足资借鉴。上篇“经方实践”,将临床所用经方,以及有一定心得的方药整理归纳,先讲对伤寒方的全面认识,并赋予其新意;后记录每一方的应用,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伤寒论》,是陈老读《伤寒》、用《伤寒》的些许发挥。中篇“医案实录”,是陈老临床原始医案的真实记录,案中采用的方药,以《伤寒》方为主,也有不少时方。病种甚多,疗效较为确切,没有空谈和不实,足兹临证参考。下篇“医话实说”,是随笔,但不重文采,只是实话实说。旨在把陈老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事一议地勾画出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附篇“学术实见”,是陈老对几个不同的学术问题所做的探讨,供读者参考。作者简介陈瑞春(-),生前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医院第一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顾问,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长于内科心、肝、胆病,妇、儿科疑难病的治疗,擅用经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伤寒实践论》《陈瑞春论伤寒》。带教、指导的研究生皆以“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为研究专题。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作者:陈瑞春,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老中医告诉你,中医该怎么学(推荐书目从中医启蒙开始)●,让孩子懂点中医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