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首春词诗,把少女的忧愁写得委婉新颖
TUhjnbcbe - 2023/7/22 22:12:00

“怨”是一种微妙的心理,常常和“恨”字搭配在一起,组成一种更强烈的感情“怨恨”。但它的本质是爱,爱到心里发痛了,不免“别有幽愁暗恨生”,这幽幽的愁,暗暗的恨就是怨。所以在唐诗中用到怨字,总会把情绪最大化的弱化下来,变成了暗暗的幽怨和不满,带着鲜明女性气息。这些出现在唐诗中的女性,多半是含着闺怨的女子,那样蕴藉,那样婉约,我见犹怜。

我们试想,那一个个幽闭在深宅大院里的女子,最平常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呢?大概未必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不平,而是深深的寂寞吧?深宅大院中无事可做,每日理了晨妆,又卸晚妆;喂了八哥,赏了鸳鸯。这花朵一般的生命,就这样一点点的消磨,而其中的愁怨,又有谁知道呢?

白居易

白居易以诗人独有的敏锐捕捉到了当时女子心中这一微妙的心理,他用细腻委婉的笔触写下了一首《春词》: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白居易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失意女子的哀愁。诗中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年青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点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

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好朋友,看到白居易的《春词》后,欣然和了一首,所以叫《和乐天春词》。而刘禹锡的和词,也写女子的忧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转新颖,别出蹊径。

《和乐天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刘禹锡号称“诗豪”,性格洒脱,人生豪迈。本来是少年得志,23岁就进士及第,33岁得唐顺宗赏识,参与“永贞革新”,打算在*治上大展宏图,没想到唐顺宗因病退位,以王叔文、刘禹锡为首的一批革新派被贬官追责,从此半生流离,辗转于各种穷山恶水之间,长达23年。

刘禹锡

经历这样的劫难,很多人会一蹶不振,但刘禹锡却越挫越勇,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那两首玄都观桃花诗,前一首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后一首是“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两首诗前后相隔14年,加上之前贬谪外地的9年,用23年的人生大大的写了三个字“不服气”,这份傲骨,这份倔强,实在无人能与之匹敌。

那么刘禹锡的这份傲气和倔强靠什么支撑呢?除了文人的风骨,那就是强大的诗歌创作能力。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刘柳”,和白居易合称“刘白”,和韦应物、白居易又合称为“三杰”。可以这样说,中唐的诗歌,缺少了刘禹锡,就缺少了一些最基本的色彩。刘禹锡的诗歌到底好在哪里?看这首《和乐天春词》就知道了。

新妆宜面下朱楼

诗的第一句“新妆宜面下朱楼”,显然写的是一位大家闺秀,因为“朱楼”就是红楼,是富贵人家女子居住的地方,曹雪芹写《红楼梦》用的就是这个意象。“宜面”是说女子梳妆打扮得很得体,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反倒还有几分喜悦之情。一个女子,轻妆淡抹,容颜相宜,怀着喜悦的心情,莲步轻缓,走下红楼。明媚的春光使她暂时忘记了心中的愁苦,盎然的春意,让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女子走下楼来,看到院子里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真是一派春色怡人的景致。然而庭院深深,大门紧闭,满园的春色都被锁起来了,这样艳艳的春光却无人欣赏。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她既然新妆宜面,当然是希望有人看到,有人称赞,有人喜爱,可是独自一人,能看见她的只有花,能看见花的只有她,青春寂寞,年华虚度,生命没有了着落,美丽也就失去了意义,此情此景,让本来兴致勃勃的美女转喜为愁,这就是“深锁春光一院愁”。这句诗,一悲一喜,从喜转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深锁春光一院愁

下面这句“行到中庭数花朵”,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女子本来就是因为楼上寂寞,才要下楼散心解闷,领略春光,可是没想到,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满园春色不但没有消解寂寞,反而惹起了她更深的感慨,让她更加愁绪满怀了。怎么办呢?诗人并没有提出问题,然而读到这里人们一定会设身处地地问出来。是回到楼上去吗?刚才不是因为忍受不了楼上的寂寞才下楼来的吗?继续在楼下徘徊吗?这样不是触景生情,更加烦恼。这急剧变化的痛苦心情,使得她再也无心赏玩,百无聊赖之际,女子随手拨弄起身边的花朵,来消愁解闷。她真的是在数着花朵排遣忧愁吗?其实数花朵,也就是在数自己的青春,一朵一朵的数下去,一年一年的算下来,一片伤春惜春之心,一段自恋自怜之意,两相交织。她默默地数着、数着……然后全诗的神来之笔出现了。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句。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玉搔头”的典故,玉搔头就是玉簪。据《西京杂记》记载:

“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李夫人就是那个“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绝色美女。汉武帝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是最宠爱李夫人,常常到她那里去。有一次,汉武帝在李夫人那里忽然觉得头痒,就随手拔下李夫人的玉簪,搔起痒来。玉簪一拔,李夫人一头秀发如乌云散乱,平添了几分春情,汉武帝对她越加宠爱。此事传开,宫里的嫔妃自以为得到了受宠的秘方,纷纷效仿,都去打造玉簪,一时之间把京城的玉价炒高了一倍。从此之后,玉簪也就有了玉搔头的别名。

蜻蜓为什么会飞上玉搔头?一是因为静。女子沉浸在痛苦中,凝神伫立,蜻蜓无人打扰,所以才放心地落下来;二是因为美。女子有着花朵一般的美貌,人面桃花两相宜,以至于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这也正意味着女子的处境如同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无知的蜻蜓。诗人用蜻蜓的有情,反衬出人的无情,自然含蓄地反映出女子愁怨的真正原因。

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蜻蜓飞上玉搔头”这一句可谓是蜻蜓无心人有恨。刘禹锡用偶然的一幕“蜻蜓飞上玉搔头”,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女子无人爱怜,在灿烂的春光中冷清孤寂的境遇。这样的结尾,使整首诗显得委婉新颖,回味无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首春词诗,把少女的忧愁写得委婉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