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很多读者表示看不下去《红楼梦》,大部分都是被开卷第一回的作者自云给劝退的。
如果曹雪芹跟现在的很多网文作者取取经,开篇就写有多姑娘和贾琏厮混、尤三姐白嫖贾珍贾琏或者薛宝钗绣肚兜,肯定能吸引更多人看下去。
但是,那样的话也就不是《红楼梦》了,其实开卷的作者自云之所以不好看,是因为相对后面的白话,文言文程度有点高,又没有故事情节,说的话也是云里雾里,扑朔迷离,难免让人“地铁老人看手机.jpg”,所以这段话作者到底云了些啥?
其实看官不必纠结,您要一开始实在不耐烦看这段,直接跳过去,甚至直接从甄士隐的故事开始也不会影响阅读体验。
等您看到中间了,或者看完结局,再返回来看这一段,反而会更容易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一段作者自云的文字,其实就是作者自己介绍了一下《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事,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也就是写作目的,还有他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其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人名,“甄士隐”和“贾雨村”,他们既是《红楼梦》故事贯穿全书的线索人物,又有非凡深刻的寓意。
解读翻译开篇的“作者自云”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
这句可以这样理解,作者因为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如梦幻泡影都已经过去,烟消云散。所以将一些真情实况隐去,假借贾宝玉(通灵宝玉)的故事写出《石头记》这一部小说,所以称之“甄士隐”,就是“真事隐去”。这也正好可以对应第一回的标题“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这里作者之所以要将真事隐去,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小说创作题材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特点,小说不是纪录片,所以总有一些真实情况会被隐藏,或夸张,或删改等艺术加工,另外还要添加一些虚构的成分。
另一方面,《红楼梦》成书时间约为乾隆年间,对作者来讲,以自己家族的兴衰历程为线索创作故事,他要规避的东西很多,尤其是无中生有的文字狱,为了能让《红楼梦》面世流传,就不能触碰封建统治阶级的忌讳,所以作者需要将真事隐去,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创作。
再来看下面几句: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这一大串简单概括的大体意思,就是照应了标题中的后一句:“风尘怀闺秀”,也就是“在碌碌风尘中怀念当年家中的闺阁中的女子”的意思。
这一段文字之所以有些让人看不下去,是作者故意写的前一句后一句的,乍一看有点乱。
翻译过来给您瞧瞧:
我如今在尘世中辛苦忙碌,却一事无成,穷困潦倒。当年家中仰赖天恩祖德,自己还是一个锦衣玉食的公子,却违背了父亲兄长的教育,辜负了良师益友的规训,以致于没有一技之长,这年只能过着清贫的生活。忽然怀念当年在家中所见过的那些闺阁女子,她们的行止见识都在我之上,我一个堂堂男儿,居然不如女流之辈,我实在是惭愧有余,现在后悔也没用了。所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犯的过错,叙述编撰,以告诫天下人。我知道我做过很多错事,但是家中的女子个个都很优秀,千万不能因为我没出息,就给自己打掩护,让这些美好的女子和她们的事迹不为人知。
这样一看是不是就更容易理解了呢?我们来接着看下面的文字:
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大体意思就是:我虽然现在生活穷困潦倒,住着茅草屋子,用着简陋的家具,但我依然心胸豁达,襟怀坦荡。那早晨的清风,夜晚的朗月,还有那阶前的垂柳,庭院里的鲜花,都能让我激发更好的写作灵感。我虽然不学无术,文化不高,也能用乡村野老无根据的话表达出来,使我家那些闺阁女儿们的优秀事迹让世人知道。也可以打发一些无聊的时间,警醒和我当年一样的纨绔子弟,岂不是一件好事吗?所以说是“贾雨村”言,故事中更有“梦”“幻”等字眼,也正是本书的宗旨,也有着提醒读者的意思。
这样一来,这一番作者自云,正是对应了《红楼梦》第一回的标题,既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仅供各位看官姑且参考。我们还可以把这一段文字看做是作者自己给《红楼梦》写的一个序、楔子以及写在前面的话之类的。看似有些突兀,实则提纲挈领,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