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美丽的传说,还有很多历史和习俗,今天就来说说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相关内容。
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主流说法有4种。
1.帝王祭祀说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传统。《礼记》中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见早在春秋时期,中国的帝王们就已经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继仿效,并逐步传到民间,并相成了传统,再后来祭月逐渐演变成了赏月。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赏月活动更是规模宏大。
2.丰收庆祝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旬,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刚好是一月正中间的一天。
3.月饼*粮说
隋末,唐*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于隋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中作为*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而衍生之*粮问题。
4.反元起义纪念日说
元朝末年,百姓不堪忍受元朝官府的统治。他们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小字条藏在做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百姓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以纪念反元成功的胜利。
中秋节的别名
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随着历史的演变,中秋节有许多别称:
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些称号见于不同我们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农历八月十五过中秋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不过在浙江的宁波、台州、舟山等地,八月十六才是真正的中秋节,下篇文章再讲。
中秋节的历史
1.唐朝时开始过中秋。
虽然在春秋就有“秋夕月”的记载,但是真正过中秋、庆中秋,还是从唐朝开始。唐时中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中秋节已出现在史书中,《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当时,中秋赏月之俗已十分盛行,如《开元天宝遗事》载:“八月十五日夜,(苏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备文酒之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使撤去。”;《唐逸史》云:“罗公远,鄂州人。开元中,中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唐诗中也有不少歌咏中秋之夜的诗篇,如司空图的《中秋》诗云:“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2.宋朝的中秋很热闹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竿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连宵嬉戏”“至于通晓”,是说玩乐一晚上,一直到天亮,这种热闹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春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流传千年,不过很多人没有见过开篇序言,序言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这个序可以看出,老苏中秋晚上喝了一夜,喝高了,第二天早上诗兴大发,作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行首千古传唱的词。
3.明清延续发展
明清时,过中秋节已成为惯例。明清时代的小说中,关于赏月习俗描绘的更为细致和丰富多彩。比如《红楼梦》第一回,就写了中秋之夜甄士隐邀请贾雨村宴饮赏月这一情节。
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的《陶庵梦忆》中在第五卷,描绘了苏州中秋节的盛况:苏州城里的人们都相聚于虎丘之地,无论是土著名流、民间少妇、乐妓娈童,又或者是男女老少,皆聚于此地玩乐赏月,这个时候的中秋节,已经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团圆之日。
4.近现代的中秋
清末开始,经济衰败,战乱不断,老百姓没钱没饭吃还过什么中秋节,能过中秋节的都是富人,穷苦百姓能一家团聚一起吃个饭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解放后,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中秋节重新回归人民。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很多,主要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唐明皇游月宫、朱元璋月饼起义等4种。具体内容不再转述,请自行百度。
中秋节的习俗
1.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主要是吃月饼,祭月、拜月、赏月、猜灯谜、玩花灯、饮桂花酒等,南方活动多于北方。笔者在北方生活,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奶奶会做一种枣糕(一种直径二三十公分,上下是面,中间是枣的圆形食物,需要蒸制)。一般都是中秋节那天下午蒸,晚上在院子里摆在石头桌上,敬献月婆婆,然后切开,我就可以吃了。
2.少数民族习俗
蒙古族,会玩“追月”的游戏。中秋晚上,勇猛的蒙古骑手跨上骏马,在银白色的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主要习俗是“寻月”。中秋晚上,藏民朋友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边走边赏月,然后回家团圆饭、吃月饼。
侗族,有“行月”的习俗;彝族,有“跳月”习俗;壮族会举行“祭月请神”活动;朝鲜族,会搭“望月架”请被推选出来的老人攀登上望月架;……56个民族,各有各的特色,不再逐一列举了。
3.海外习俗
海外有中秋习俗的,一般这些国家都曾经是中国的番属国,他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他们过中秋节就是例证。
韩国的中秋节是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的日子。他们会回乡探亲,并向亲朋好友送礼。韩国棒子曾拿我们的中秋节去申遗,并且差点成功。
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的节日。中秋晚上,孩子们听关于阿贵的传说,看舞狮,提鲤鱼灯走出家门游玩,乞求长大有“跳龙门”的好兆头。
日本的中秋节称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他们赏月,称之为“月见”,屋内会陈列赏月团子、芒草、芋等。
新加坡,中秋节主要是送礼、联络感情,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
马来西亚、菲律宾,他们的中秋节主要是吃月饼、赏月、提灯笼、舞龙游行。
总得来看,海外中秋习俗和汉族中秋习俗接近,他们只不过是继承了一部分特色。
中秋文化
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节,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是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历朝历代出现了许多咏叹中秋的美好诗篇,爱好者可以百度下载诵读。
和中秋有关的起源、历史、传说、习俗、文化的内容很多,非笔者一力可以概括,笔者所列举的不过是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