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功效分别有哪些?你真的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告诉各位答案。太子参的得名大多都是依托于太子的许多传说,可是如果要是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太子参的功效的话,就可以明白命名“太子参”这味药物的药学家的真实意图。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相传在春秋的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仅5岁,便天资聪慧,深得国王的厚爱。
但是这位王子却是体质娇弱,经性的常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且悬以重赏。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称:“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
三个月之后,王子果然形体丰满,病恙不染。国王大喜,晋封王子为太子。国王则问众人,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此传开了。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的时候进行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略烫后晒干或者是直接的晒干。
但是事实上,太子参补气、生津止渴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参和人参那么的强大,而其补气健脾、生津润肺的作用总似乎总是差了一口气,君不见,太子参别名亦为“孩儿参”“童参”。
早在许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弄清楚了,出自于安徽、江苏等北温带气候的太子参温柔娟秀,十分的好看,而其补气健脾生津的作用本来较之*参、人参、西洋参微为弱。
不过这并不妨碍太子参被称为补益脾肺、生津止渴症候的特殊中药—补气药中“清补之剂”,这四个字就很好地概括了太子参的重要疗效。
太子参的功效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主要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以及肺燥干咳。
太子参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功似西洋参而力比较的弱,气阴不足之轻证、火不盛者多用,小儿经常用。所以《中国药用植物志》谓:“治小儿生虚汗为佳”。
1、脾胃虚弱,症见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者,可以与*芪、*参等配伍,以增强补气之功;兼胃阴不足,再加山药、玉竹,补脾益胃阴;
2、气阴两伤,症状见气短、自汗、口渴者,宜与五味子、*芪进行同用,以增其益气生津之功;
3、气阴不足从而导致的心悸失眠者,可以与五味、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进行合用,主要是以益气养阴安神;
4、治小儿自汗者,可以与浮小麦等相互配伍:临床上面使用的儿科消导健脾类的中成药,比如:儿宝颗粒(膏)、小儿康颗粒、乐儿康糖浆等,都会选用太子参来作为君药,利用其补气生津、益气健脾之功,补而不滞。
温热病,气阴两虚症候的病人,在疾病的后期,亡液脱津了之后,由于自身的生气不足,津液比较的匮乏。
所以或许会出现倦怠乏力、饮食的减少、口干而不润的症候,这个时候不宜大补元气,亦不宜大补津液,而须以“清补之剂”孩儿参滋阴益液生气,补益脾肺,则胃阴足,肺气旺盛。
清补之品太子参还是可以入心经,治疗心气、心阴两虚症候的有效中药。心在液为汗,在五行为火,心气虚则汗液摄纳无权,心火虚旺则生虚火。
虚火灼津而汗液生,所以心气、心阴虚候之人多出现盗汗或者是虚火亢旺,五心烦热症候,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这也是补气生津固纳汗心液的重要中药,如同太子参得名“孩儿参”一般,太子参主要就是用于治疗小儿盗汗、纳食减少,多方治疗无效之下,还是太子参清补之功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