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鱼
▼
“水至清则无鱼”。而清水中有鱼,这鱼一定是特别鲜嫩。泸溪河里的鱼就是如此。泸溪河发源于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过峡,卵石河床,毫无污染,清澈见底,所以河中盛产的鯶鱼、鳜鱼、*角鱼肉嫩味甘,没有泥腥味,特别好吃,成为当地的名菜。现在上的是红烧鯶鱼,先将鯶鱼稍许油炸,然后配以适量的新鲜辣椒、姜片、大蒜等调料,一起红烧。大家尝尝,看是不是味道特别?
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原始森林区,河流全长公里,在龙虎山景区流长43公里,著名的千年古镇上清镇,就是沿着清澈的泸溪河不断发展延续的。不断流淌的泸溪河水养育了镇上的1.8万多人,泸溪河也因此被上清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多年以前,泸溪鱼一直是泸溪河畔罗姓家族乃至整个上清镇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之一。
上清镇罗姓家族的大多数人都居住在泸溪河畔,而罗姓家族的男人们几乎个个都是撑筏捕鱼的好手,皆因他们从小就跟泸溪河、泸溪鱼结下了不解之缘。62岁的老渔夫罗来龙的家就坐落在泸溪河畔,罗来龙生在河边、长在河边、更在泸溪河边待了大半辈子,他饮的是泸溪河水,食的是泸溪鱼,蜿蜒流淌的泸溪河见证了他从少年步入老年的悠悠岁月。罗来龙告诉记者,他从19岁开始,就跟着父兄在泸溪河上撑杆捕鱼,而泸溪鱼也一直是家中的主食,有时候捕的鱼多了就拿到集镇上与人换一些其他食物,或者腌制起来,做成鱼干。
据罗来龙介绍,罗家人捕鱼是不用网的,他们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自家喂养的鸬鹚,罗家人用鸬鹚捕鱼的这种方式从千百年前的祖辈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罗姓家族的男人们外出捕鱼或早或晚,每次都会沿着屋后的陡坡而下,带上4、5只鸬鹚相伴,手中特制的撑杆,装有铁条的一头是用来撑竹筏的,绑有绳索的一头是在鸬鹚调皮时加以约束用的。捕到的鲜鱼一些用来喂养鸬鹚,其余的同家人分食,由于泸溪鱼本身肉质就十分鲜嫩,罗家人在食鱼时,不会进行太复杂的烹饪,煮鱼汤、煎鱼、烤鱼都是很普遍的食用方式。
贵溪捺菜
▼
贵溪捺菜又称道菜和百岁菜,因其原料为芥菜,状若雄狮,根发九枝,故又称“九头狮菜”。此菜融鲜、香、嫩、脆、酸、甜、咸、辣为一体,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食之开胃、生精、延年益寿。当年天师云游四海,随身携带食之。
贵溪捺菜,发源于道教圣地龙虎山,被人们称之为“龙虎山道菜”,是江西贵溪的风味小吃之一。许多东南亚及台湾、香港的道教信徒,来龙虎山品尝捺菜后,称之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从此,贵溪捺菜成为皇帝进贡的贡品,所以也叫“贡菜”。
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县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贵溪捺菜融鲜、香、脆、嫩、咸、辣为一体,含有多种消化酶、氨基酸、维生素和向量元素,具有健脾开胃,帮助消化,发汗祛寒、预防晕车呕吐,治疗和预防感冒等作用,是请客送礼,招待贵宾之佳品,也是酒饭之余,出差旅游携带方便的佳味美食,又是烹调(鱼、鸭、粉、面等)的理想辅料。地道的农家捺菜,咸辣相间,酸里透甜,鲜香脆嫩,吃起来感觉是“一菜多味,多菜一味”。
捺菜在贵溪也不是什么名贵菜肴,在日常小吃中它却独领,配料讲究,做工精细,味型多样,入口变化精妙,完全体现出和谐与独特的风格。
每年春暖花开,农家把剩余的芥菜洗净日晒,才菜心切片,菜杆切段,放适量的辣椒、洋姜、大蒜、食盐、味精、芋片、鲜笋等,拌匀后,用手拼命去搓、揉,直到芥菜渗出汁液,再一把一把填进备好的瓦罐,用木棍挤、压,最后白糖封口。说起来容易,真正制作起来,每道工序都要把握一个度,比如,芥菜晒得太干,吃起来显得干涩,韧而不脆;芥菜湿了,水分过多,封口后容易泛酸,配料不齐或配多了配少了,都会改变捺菜的口味,造成鲜、香、脆、嫩、咸、辣难以融于一体的缺憾。
很多人都不知道捺菜为何叫“捺菜”,甚至包括贵溪当地人,尤其是年轻人。
捺菜的主要原材料是芥菜。选用芥菜当然明智,因为芥菜易于储藏,肉质坚实,耐压耐挤,然而,腌制后谁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叫它捺菜,顶多是腌芥菜吧!而“捺”字,在字典里是“摁”的意思。可是,在捺菜整个制作过程中,也没有丝毫的“摁”的意思。一位江西籍的贵溪的年轻人说,在老家他们把搓衣服称做“捺衣服”,那捺菜是不是“搓菜”的意思呢?回想整个捺菜制作过程,搓是最费劲、最讲求科学、也最花时间的,所以,制成后称这种腌菜为“捺菜”,实在是美妙不过了。
贵溪捺菜荣获了多种荣誉,先后被授予江西省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最受欢迎的产品”,“江西省新产品”,“江西省优秀新产品”,“鹰潭市科技进步奖”,江西省星火计划项目“星火奖”等称号。
铁拐李灯芯糕
▼
饮誉中外的贵溪灯芯糕已有多年历史,是江西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清代为贡品,被乾隆皇帝誉为“京省弛名,独此一家”,连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贵溪市龙兴铺生产的"铁拐李"牌灯芯糕:已有多年的历史,以优质晚米、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东南亚肉桂以及丁香、当归、白芷、甘草等30多种名贵中药精工制作而成,是江南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清代列为贡品,曾被乾隆皇帝誉为"京省弛名,独此一家"。
“铁拐李”牌灯芯糕是的传统小吃,属江西省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扰说是按八仙之一“铁拐李”亲授的秘方而制作的。产品以优质糯米、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30多种名贵药材。外观洁白晶莹,糕条柔软,甜而不腻,香味沁人,形似灯芯,可以点燃。品名还寓有步步“登新高”之意。常食还有顺气、活血、健胃、生津、延年益寿之功效,明、清代曾为贡品。现在是当地人们节日喜庆时馈赠亲友的必备礼品。
相传,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为答谢龙兴铺老板的收留之恩,特意在其睡过的案板上留下配置秘方,灯芯糕由此而来。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偶然品尝到了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龙颜大悦,赞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从此,龙兴铺便因成为皇宫贡品的制作场所而名扬天下。
灯芯糕其名意即:形似灯芯、点火可燃;亦寓“祝福、步步登高、吉祥如意”之情;民众于喜庆节日之时皆乐以此糕款待、馈赠亲友。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是江西省四大名特糕点之一,因其秘方中含有数十种珍贵的中草药材,故历来常被民众当做保健食品而长期食用。三百余年来,龙兴铺从未中断过生产并始终坚持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配方,“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它也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
天师板栗
▼
鹰潭天师板栗是龙虎山最有名气的特产之一。相传是祖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时,因为不爱晕腥,便栽了许多板栗树,以栗代饭。在他的影响下,历代天师群起仿之,在沪溪河两岸,栽满板栗树。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为理想的果品和滋补品。
鹰潭天师板栗是龙虎山最有名气的特产之一。相传是祖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时,因为不爱晕腥,便栽了许多板栗树,以栗代饭。在他的影响下,历代天师群起仿之,在沪溪河两岸,栽满板栗树。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为理想的果品和滋补品。
天师板栗的特点是:粒大、色白、肉嫩、香甜。可生食,也可熟食。如果用板栗烧肉、烧鸡,那扑鼻的醇香,令人馋涎欲滴。
传说乾隆皇帝游览天师府时,天师叫厨师烧了一碗“板栗鸡汤”和一盘“板栗扣板鸭”两道名菜,乾隆在品尝时,赞不绝口地问:“这是什么菜?”天师美其名曰:“这碗汤叫龙珠戏水”,“那盘菜名叫将相和”。乾隆更加赞赏。自此,天师板栗身价百倍,一跃成为贡品。用它做的各种美味佳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天师板栗营养分析
NO.1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NO.2栗子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NO.3老年人常食栗子,对抗老防摔、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板栗享有“人间仙果”美誉,龙虎山一带的板栗又叫天师板栗。天师板栗果大、色鲜、肉嫩、味甘,既可食用又可治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天师板栗的来源及食用疗效作了专门介绍。天师板栗通过当地人历代的选优种植,选育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系列优良品种,在景区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看到板栗树的身影,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年产量3500吨,成为继旅游业之后景区的又一大支柱产业。现在龙虎山人不仅种植了3万多亩板栗林,而且掌握了长年保鲜技术,一次可保鲜上百吨,使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尝到天师板栗的甘甜。同时,用板栗做成的“天师板栗烧土鸡”、“太极板栗羹”,用板栗酿成的“天师板栗酒”,都是地方特色餐饮中的美味佳肴,也是龙虎山“养生保健游”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板栗烧土鸡
▼
龙虎山出产的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历代天师特别喜爱的果品和滋补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而这钵天师板栗与当地农家喂养的土鸡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烧出来的“天师板栗烧土鸡”,油光发亮,清香思溢,是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能吃这道菜,可谓“国宾”的待遇啦。
这道菜的形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天师在家宴请宾客,家厨用一般的烹调方式制作,当厨师配好料,将鸡块装入砂钵放炉灶上烧制时,天师的儿子乘厨师不注意,调皮地将正吃的去了壳的板栗放入砂钵内。烧熟后,整钵端上了桌,拿掉钵盖后,一股清香扑鼻,只见鸡块色泽淡*,栗香酥烂,客人一品尝赞不绝口,天师也欣然得意。席后,命家厨进一步改进,使之成为安宴中必备的菜。而且,这道菜可以滋阴补阳,健脾益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余江茄干
▼
余江茄子干是鹰潭市余江县的特产。余江茄子干选料考究,风味传统,并含有氨基、核*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生津开胃,百食不厌,而且,对晕车、晕船及孕妇呕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据有关资料记载,茄子干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生产加工历史。余江茄子干尤以锦江镇的最为出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它集香、辣、甜、咸多种味道为一体,生津开胃,百食不厌。
余江茄子干几百年来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工艺繁杂、劳动量大。一是将鲜茄加工成茄子干皮。每年夏季茄子成熟季节,勤劳的农家妇女开始忙着采摘、挑选个头大、色泽好的鲜茄,放大锅内煮软,剥开放太阳下晒成半干后用盐腌制半天,继续在太阳下晒,晒干成茄子干皮。二是制茄子酱。农妇用自酿的糯米酒、爆米花、辣椒、大蒜头等原料熬制成茄子干酱,或把糯米磨成粉,与辣椒、大蒜头等原料制酱。三是包茄子干。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农妇邀来近亲乡邻妇女帮忙,用茄子干皮作皮,调制好的茄子干酱作馅,像包水饺一样包成茄子干。包好的茄子干继续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放蒸笼蒸,晾干后贮藏待用。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茄子干集香、辣、鲜、甜为一体,各家制作的茄子干风味各不相同。
余江县青年综合垦殖场年引进年产吨的现代化生产线,对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实行规模化生产,采用高压消毒,全自动无菌包装,产品既保持传统的风味、营养、特色,又清洁。现在由现代化生产工艺出品的余江茄子干,选料考究,风味传统,而且对晕车、晕船及孕妇呕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获得年江西省新产品新成果金奖。
余江葛根
▼
余江葛根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的特产。余江县是“中国葛之乡”。
年,葛根以其较高的食用和医用价值,被国家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录。
余江县地处赣东北腹地,宜人的气候适合多种药材的种植和生长,特别是地产药材夏天无、葛根、穿心莲、杏香兔耳风等品种,在当地有多年的种植历史。
余江县是“中国葛之乡”。该县葛种植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县开发建设10万亩高产葛基地,使该县葛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元。
余江夏天无
▼
“夏天无”是一种原产自江西省余江县的中草药材,由于它的地上部分一到初夏季节.就枯萎而难觅其踪,故得名“夏天无”。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夏天无的块茎中含有能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化学成分,对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中风偏瘫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余江县有记载的用药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年间。余江县是全国最大的夏天无种植区,8年人工种植面积达0多亩,年产药材多吨。.
余江夏天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杨溪乡、马荃镇、春涛乡、平定乡、潢溪镇、锦江镇、*庄乡、画桥镇、高公寨林场、洪湖乡、余江县水稻原种场、刘家站垦殖场等13个乡镇场所辖行*区域。.余江夏天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上清豆腐
▼
鹰潭上清豆腐历史悠久,为上清古镇的一大特色菜肴。这里的豆腐行销四方,在龙虎山中可称一绝。无论是豆腐还是豆腐干,都独具风味。不光营养丰富,还具有多种医疗效用。
制作豆腐在上清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镇上仍是作坊林立。这里的豆腐因水质好,加上传统的手工工艺十分地道,过滤精细,含水适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点,无论是煎、炸、煮、炖、焖、凉拦,都清香鲜美,柔滑润喉,如果佐以*鱼角、鲜猪肉、香菇、豆豉、香葱或辣椒,都是各有特色,风味十足。而做成油豆腐、霉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也是十分爱欢迎的菜肴和小吃。
民间传说
“*袍拜君王”好吃,关键是上清豆腐细嫩香滑、沁人心脾。据说在上清镇建镇前的西晋永嘉年间,当地有上清古镇一户农家,小两口勤俭持家且感情甚笃。丈夫早晨下地前,妻子常将*豆腐磨成豆浆放些盐给丈夫充饥。有一次妻子要回娘家,就多磨了一些,将剩余的装入一个坛子里盖上以备丈夫第二天吃。可丈夫第二天下地时却忘了吃。妻子回家时,见坛了里的豆浆结成了块,硬要丈夫尝尝。丈夫为说:“你这不是在逗我吗?”没办法只好用勺子舀出一块尝尝,觉得味道很好,接着一口气吃完了,赞叹道:“太好吃了!”妻子打趣地说,“不是我逗你,你有这口福吗?”丈夫一高兴说:“那就管这结冻的‘豆浆’叫‘逗夫’吧!”后来夫妻俩便天天做起了“逗夫”当菜吃。妻子把“逗夫”的做法传授给邻里,经过不断改进,便有了今天的上清豆腐。
塔桥梨
▼
塔桥梨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外型美观、品质优良,口感香脆甜、营养丰富,上市较早等特点。
早在年,“塔桥梨”曾奉命送往“庐山会议”的中央领导品尝,得到了高度的评价。60年代,"塔桥梨"年产量已逾万斤,产品远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
是不是第一次听到鹰潭这些土特产如此美妙的故事?鹰潭人都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