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某,男,12岁。以频繁眨眼、吸鼻、耸肩半月,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1年为代主诉就诊,患儿1年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明显,平素脾气暴躁,易冲动,难以进行有秩序活动,汗多,纳可,眠差,大便干,日1次,舌红,苔白腻,脉弦滑,予SNAP-Ⅳ量表评估、DSM-Ⅴ量表评估、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注意力测试,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伴抽动,中医诊为小儿多动症,辨为痰浊内盛,火邪扰心之证,治当清热化痰开窍,予加味温胆汤治之。
处方:清半夏9g,陈皮12g,茯苓12g,枳实6g,菖蒲10g,远志10g,郁金10g,*连5g,白芍10g,钩藤12g,菊花10g,决明子10g,炙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患儿眨眼、吸鼻较前明显好转,仍有耸肩、注意力不集中,舌边尖红,苔薄白,患儿服上方无不适,症状缓解明显,原方去*连继服2周。
三诊:患儿眨眼、吸鼻、耸肩消失,大便干缓解,注意力不集中较前缓解,舌质正红,苔薄白,予上方去决明子,加*参、炒白术、砂仁、木香水泛为丸,丸剂服用2月余,患儿注意力不集中较前明显好转,冲动、多动好转,嘱家长不要给予孩子过多学习压力,应尽量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时间1年,眨眼、吸鼻等发病半月,其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较长,继发眨眼、吸鼻等抽动症状,患儿平素脾气急躁,纳可眠差,脉弦滑,可知其首发于肝,肝木旺盛,克制脾土,致使水谷精微不能运化,反而化生痰浊,痰湿之邪郁久化热,上扰心神,故注意力不集中。方中以清半夏为君,清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可燥湿化痰,与石菖蒲、茯苓相伍,能化痰祛浊,起釜底抽薪之效;*连味苦性寒,入心与胞络,泻心之实火;陈皮、枳实理气血,气行则血行,气血行则无湿邪可停滞;远志、郁金豁痰开窍,宁心安神;白芍、钩藤柔肝熄风,风熄则火消,肝得其条达之性;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能平肝息风、疏风清热,可使邪有出路;炙甘草以调和诸药。此方药简力专,患儿服药7剂,抽动症状较前明显好转,风性动摇,善行数变,患儿抽动已止,可知肝木生风之证已得缓解,后守方续服2周,收效即止,加香砂六君制为丸剂缓缓图之,克竟全功。
REF.蒋会莉.*甡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经验总结[J].光明中医,,34(21):-.
肝肾亏虚、髓海失充证(陈朝明)患者张某,男,10岁,年8月11日初诊。
主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4月余。
病史:患者母亲代诉患儿4月余来手足易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医院查头颅CT及MRI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小儿多动症,未予治疗,建议回家观察,今为求中医诊疗来我门诊。
刻下:注意力不集中,时有小动作,纳可,夜寐安,二便尚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两侧尺部无力。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患儿神清,精神可,形体适中,营养好,对答基本切题,查体尚合作。全身巩膜皮肤无*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存在。
诊断:小儿多动症。证属肝肾亏虚,髓海失充。
治以补益肝肾、填精益髓。予中医针灸及经络整脊治疗。取穴:主穴:百会、四神聪、脑户、大椎、筋缩、长强,配以神庭、风府、肝俞、脾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腰俞。操作:神庭、百会、四神聪、脑户顺着督脉经走形平刺0.5寸,风府针尖朝着鼻尖方向进针0.5寸,大椎、筋缩、命门、腰阳关、腰俞向上斜刺0.3寸,肝俞、脾俞、肾俞、长强直刺0.5寸,上穴均采用导气针法,留针30min。期间施灸脾俞、筋缩、命门穴。取针后予以整脊:通过手法探查到患者C7棘突稍左偏,L2棘突稍左偏,嘱患儿放松,消除紧张情绪,以相应手法整复偏歪椎体,再次探查椎体后未见异常;对无明显偏歪椎体施行手法可改善两侧肌张力,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患者病情好转,活动减少,注意力能集中,记忆力改善。1个月后回访患者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学习成绩较前明显改善,半年后随访患者病情无复发。
REF.朱吕群,陈朝明.陈朝明“通督益髓法”治疗小儿多动症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46(07):-.
风痰上扰证(张智龙)患儿,男,8岁,因“面部不自主抽动近2个月”于年11月15日初诊。
患儿6~7岁时常坐立不安,于外院就诊,诊为多动症,予理疗等治疗,效果不佳。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不自主抽动,上课精神不集中,常不自主鼻翼抽动,患儿自幼常有湿疹,多发生在腰处,近期右腋下皮肤瘙痒后搔抓破溃,多食,寐可,动则汗出,二便调。舌略暗、苔白,脉沉滑。无既往过敏史。
中医诊断:脏躁-风痰上扰型;西医诊断:小儿多动症。
治当祛风化痰止痉,方以自拟小儿多动症方:天麻6g、钩藤(后下)10g、炒僵蚕10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珍珠母30g、清半夏10g、胆南星10g、茯苓15g、石菖蒲15g、制远志10g、赤芍10g、白术10g、山药10g、柴胡10g、乌梅10g、防风10g、蝉蜕5g。7剂,常法煎服。针刺以养血柔肝针法加减,穴取双侧足三里、阴陵泉培土荣木,双侧三阴交、太冲养血柔肝,加取双侧风池、大椎、筋缩镇静安神。以上穴位采用静针手法,留针40min,每日1次。
年11月22日诊:患儿右腋下皮疹消退,左面部不自主抽动、鼻部抽搐频率减少,仍易饥多食,余可。舌暗红、苔薄,脉沉细。原方去柴胡、乌梅、防风、蝉蜕,加木贼10g、玄参15g、野菊花10g。7剂,针灸继前治疗。
年12月6日诊:患儿左面部及鼻翼抽动明显减少,自上周日起眨眼明显,纳可,大便正常,寐安,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原方去清半夏,钩藤10g改为15g,加牡丹皮15g、通草5g、生地*15g。针灸继前治疗。
经过2个月针灸加中药治疗,患儿抽搐症状消失,结合症状继以前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巩固治疗1个月余,未再复发。
REF.郭秋芳,卢轩,陈东旭,张智龙.张智龙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经验撷萃[J].广西中医药,,41(03):54-55.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了解养生知识!谢谢!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