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疫论缘起
募原转邪论
瘟疫分证型
邪伏募原型募原传邪型转邪中膻型防疫御戾型瘟疫四邪论
异气瘟气疫气疠气清募转原汤
化瘟醒膻汤
防疫定膻丹
防疫御疠汤
预防瘟疫法
推绎瘟疫法
中疫论缘起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它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可以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传染病流行时,发病迅速,症状剧烈,波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大,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国古代的传染病不断流行,使大批人员死亡。特别明清两代更是大量发生。据有人统计,明代76年间发生了传染病大流行64次,而清代66年间发生了74次,可见传染病流行之频繁。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视。如《*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著名医著中都有防治传染病的经验的记载,但这些记载都不系统。我国第一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专门著作是明代吴又可所作的《温疫论》。吴又可于崇祯十五年(64)撰成《温疫论》,据《四库全书总目》载,《温疫论》卷,补遗卷,版本主要有清初刻本、四库全书本等。上卷载论文50篇,阐述瘟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并从多方面论述温疫与伤寒的不同。下卷载文36篇,着重论述温疫的兼证,有数篇论述温疫名实和疫疬证治。吴氏认为瘟疫之因,为无形之"戾气",从口鼻侵入人体。戾气有多种,各有"特适"性和"偏中"性,即不同戾气具有侵犯一定脏器的特异性,人或动物对某种戾气也具有不同感受性。提出"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的原则。把戾气侵入途径分为"自天受"(空气传染)和"传染受"(接触传染),既可形成流行之疫,也可出现散发之疫。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吴氏创论外感瘟疫病因及传受途径,实开我国传染病学之先河,对后世戴天章等有很大影响。清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家并未按吴氏的思路继续探索,而返回中医传统思维方法中,使吴氏戾气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募原转邪论
瘟疫中人,比之中风,更为甚者也。《素问·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毒乎!邪乎!传乎!死乎!不知不觉,邪入口鼻,隐伏募原,不表不里,症状相似,传变诡异,传变有十,或表或里,各自为病。但表不里,有表再表,但里不表,有里再里,表里分传,分传再传,表胜於里,先表后里,先里后表,直入膻臟,变证兼证,种种不同。募原者,膈膜之原系,膻臟之所属,下系胃肠之膜原,横连五脏之膜原,外通肌腠之捷径,内联三焦之枢机。手厥阴膻经由募原而络属三焦。募原既是外邪侵入体内的必由途径,又是体内邪气排出体外的必经通路。若正气衰弱,外邪每由口鼻而入,藏匿募原,伺机待发,进而侵及三焦与脏腑;若正气恢复,正气鼓邪外出,内邪每经募原透达于外。募原又为三焦之枢机,三焦气机输布运行密切相关。募原具有调节卫气之防御屏障功能,调整清理膜原之用,养护膻臟藏欢之机,协助统摄本神之机,上保心肺膜原之清净,下保脏腑膜原之纯正,抵御外邪之深入。募原是邪气易于潜伏结聚的部位,邪气入侵,会导致邪气不能与卫气相行从卫表排出;募原一旦侵袭失用,通过三焦与膜原,邪气结聚深的层次,由于膜与膜之间的腔隙相通,邪气淫溢散漫,侵淫范围容易扩大,从而使病情加重,传变迅速。瘟疫戾气,无影无踪,无色无味,从口而入,蛰伏募原,蒙蔽意神而胃肠逆乱;从鼻入肺,隐匿募原,蒙混魄神而肺失清肃;逆传膻臟而本神霾浊,不行呼吸而肺衰;内陷膻臟而失机,护卫心之能失摄而心衰。望闻问切,理法方药,三因制宜,随机加减,清理募原,透邪外达,邪不内转,消散化解,瘟疫消失。瘟疫四邪论
对瘟疫的产生,我提出有四个致病因素:异气、瘟气、疫气和疠气。这个邪气产生致病的过程,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异气邪气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也称为淫气。这种外感六淫之邪是伤寒温病学说的范畴,传统中医都是研究这两种气的,有非常系统的学术体系,就不再详细展开讨论。异气可能在六淫之气发病过程中,变异的特殊致病邪气,虽然也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速度慢,范围有限,容易常规辨证论治,容易康复。瘟气瘟气指不正之气,具有季节性与地域性,比如冬温是指冬天发生的瘟气。还有春温、风温、秋燥等。瘟气也具有传染性,但主要与人的调养保养不当有关,与伤寒致病不一样。比如传统的温病学术体系,基本属于瘟气致病。气的传播和致病类似于温病学说,流行性不是太广,很容易发现,很容易治疗。疫气疫气的特点是规模大,流行比较严重,发病相似。吴又可论述的古代瘟疫,往往一个大家族都全部死亡,在东汉时期,南阳张仲景家族死了很多人,有些甚至满族灭门。张仲景所倡导的伤寒就是针对东汉时期的瘟疫。后世的人把伤寒杂病论当成了内科杂病,什么都能变通治疗。实际《伤寒论》是起于《尹伊汤液》这本书,这说明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间段,会发生不同的疫气。疫气是捉摸不定的,是在空中飘荡的,古人称之为“天行时疫”,还有一种是寄生在动物身上或食物身上。也就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一定的时空场下,非常有利于某种疫气的兴起。比如今年的冬天不太冷,冬瘟之气,在有湿有温的气候下,非常有利于病毒,疫气的繁殖。当然这种疫气并不只是在人身上繁殖,可能在动物如牛、马、羊等身上繁殖。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产生针对牛的疫气,产生牛瘟;针对羊的疫气,羊就发病死;针对猪就产生猪瘟,针对鸡就产生鸡瘟等。09年属于猪年,猪肉价格偏高,是因为产生猪瘟,而导致猪大量死亡。产生猪瘟,很多人认为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没什么关联,但我认为猪瘟也是一种疫气,猪感染了疫气,到了年终时人也感染了疫气。现在有人说这种病毒来自于吃蝙蝠、野生动物等,我觉得这种病毒在蝙蝠身上固然存在,本来就有,只是整体的气候条件不适合传播和繁殖。但今年的特殊天气气候、时空节点非常有利于它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它就乘机兴起,而发生了人传人现象,从而形成了疫气。这种疫气具有以下特性:必须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时空场中才能发生。比如场是武汉,特定的时间比如冬季、深冬;空间是以长江流域当时处于湿热比较盛的地方,而发病是有条件的,一般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的体质大部分是虚淤毒痰郁的体质,也就是这种疫气非常喜欢在这种人身上生存。正好,天时符合,时间符合,空间符合,场符合,人也符合,当下是机亼合一。我们带口罩、穿防护服防护是有限的。如果不是虚淤毒痰郁的体质,即使感染了,自身也有清除和抗病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会发病。
疫气的传播是有选择性的,症状相似,致死率较高,但只要把内在的虚淤毒痰郁清空,失去了疫气选择人的特征,当人的体质变成无法传染或者具有抵抗的时候,过一段时间,疫气慢慢就自然消失了。但是如果这种疫气在人身上不断繁殖、不断变异,变成由死人传出来的气时,比如大量的人死或人刚死的时候,疏于防范,可能会变成戾气,这种戾气的传染力比疫气就更强大。疠气明代吴又可把瘟疫致病因素看成戾气。戾是上户下犬,说明人死了后没人管被狗吃了,也有种说法是尸带犬,表示人死像个死狗一样,死相极其难堪,极其恐怖,所以成为戾气。这种死尸产生的戾气,传染力更加强大,所以一般不怕瘟疫之气而怕这种戾气。后世医家,又称为“疠气”。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如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烂喉丹痧、天花、霍乱等。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又《诸病源候论·卷十》说:“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古人在这里不仅指出了疠气病邪有传染性,同时也指出了疫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温疫论·原病》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这里又明确指出了疠气病邪可通过空气传染,多从口鼻侵入人体而致病。
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下列因素有关:.气候因素: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酷热、湿雾瘴气等。.环境和饮食:如空气、水源、食物的污染。3.没有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当变成戾气后的传染力,就不是天时地利时空场的问题了,而变成了专门寻找具备虚淤毒痰郁体质的人入侵。当某个地方特别适合疫气戾气传播时,无论什么人都开始传播时,就是张仲景《伤寒论》描述宗亲十去七八,吴又可描述的整个家族全部灭门的状况了。从目前报道来看,现在治疗瘟疫效果很一般,时间很长,长达半个月之后才宣布康复。再健康的人,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这样那样的治疗后,正气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好了以后,会不会再一次感染这样的疫气戾气而再次传播呢?最恐怖的是戾气,吴又可的《瘟疫论》中提出来戾气。在《大明劫》电影中,吴又可在死人堆中走来走去而不死,我认为是他的体内有一股正气,一定要把瘟疫研究透彻信念。尽管在电影结束时,他还没有把瘟疫完全控制住,只是症状减轻,减少发生。最后是利用*治*事手段,把患病的人全部烧死,这才得到了控制。疠气简单的说,就是疫气传染后,在人体募原内逐渐适应或由于死亡之后的疫气直中人类的统称。比疫气传染性更强,致病更危重,传变更迅速。具有下列特点:(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由于疠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而且常挟毒雾、瘴气等秽浊之邪侵犯人体,故其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可通过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发为何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且其临床表现也基本相似。疠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选择性,从而在不同部位产生相应的病证。瘟疫的发生,主要是这四种气,每一种气最终都可能转变为戾气。比如感染外感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治疗不得当而去世,这种病人死了后,就会直接变成戾气,当然根据发病的原理,可能会变成瘟气、疫气,但变成疠气的致病率就不再受天地时空场的影响,这是最大的区别。这是我的感想,分享给大家,增长见识和体会,对中医的瘟疫产生新的认识。今年我们学会了,若干年后还会发生瘟疫,就能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范。只要人类在地球生存,瘟疫始终会伴随人类。瘟疫分证型
一、邪伏募原型凡具有表证发热、恶寒、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脉象不浮而数,舌苔如涂白,耳背青筋浮现或紫红,手大鱼际青*驳杂如蒙尘晦暗,有腐尸臭气者。清募转原汤主治。适当配合小剂量防疫定膻丹。二、募原传邪型凡具有里证,尤其是肠胃系列症状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发热、恶寒者,清募转原汤加减主治。适当配合小剂量防疫定膻丹。三、转邪中膻型瘟疫戾气,从口而入,蛰伏募原,蒙蔽意神而胃肠逆乱;从鼻入肺,隐匿募原,蒙混魄神而肺失清肃;逆传膻臟而本神霾浊,不行呼吸而肺衰;内陷膻臟而失机,护卫心之能失摄而心衰。不仅具有表证恶寒发热持续,而且肺衰心衰,神昏意迷者,化瘟醒膻汤主治。若心肺危急,神昏不清者,可酌情增加使用防疫定膻丹剂量。四、防疫御戾型凡瘟疫转危为安后,无表无里,神清意正,而正气衰弱者,当以防疫御戾汤配合防疫定膻丹主治,恢复正气,防御疫气再中。清募转原汤
功效:解表透热,清营解毒,化痰宣肺,防瘟除疫,升降气机,温中散热。组方:草果6厚朴9槟榔8柴胡9葛根6*芩9知母9芍药9桔梗6半夏6石菖蒲9羌活6檀香8丹皮9玄参9甘草6紫参8紫草9牙皂3桑白皮5白豆蔻6水煎服方解:帅药以檀香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极高之分,入于募原,直通膻臟,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凡因冷气上结,饮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气上升,且能散风辟邪,消肿住痛,功专入脾与肺,而能引气下行入于肠胃之膜原,清理募原,醒膻定神。
車药以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清理膜原。
炮药以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膻定神;厚朴降逆和中,芳香化浊,理气祛湿,气味辛烈,可直达募原,逐邪外出。
凡温热疫毒之邪,最易化火伤阴,故用白芍、知母清热滋阴,并可防诸辛燥药之耗散阴津,是为相药。
马药以*芩苦寒,直入肺肠,清热燥湿;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共为清理募原,消散膜原湿浊。
配以士药紫参,直入膻臟,清理募原,转透气机升降;紫草入膻臟,凉血解毒,透膜达原。
兵药
以丹皮清营凉血协助士药紫草凉血解毒透邪外出,玄参滋阴解毒协助士药紫参,清理膻臟募原之邪。
羌活祛全身风寒湿外邪,葛根直接分解肌肤腠理之郁邪,推陈致新,甘草既能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共同协助相药外散解肌,透邪外出。
牙皂豁痰开窍,协助炮药石菖蒲醒膻定神;白豆蔻通行三焦,直达膜原。协助炮药厚朴清理膜原。
桔梗宣发肃降,桑白皮通利肺气,又可协助马药半夏化痰;柴胡可发散半表半里之郁热,推陈致新,协助马药*芩透解外膜原之邪。
全方合用,共奏清理募原,开达膜原,辟秽化浊,转邪外出,化瘟解毒之功,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血毒的化,阴津得复,膻臟清明,则邪气溃散,募原清净,转利膜原,故以"清募转原汤"名之。
适用:
适合于邪伏募原或募原传邪型。
加减:
但见表证者,柴胡葛根羌活倍量。
但见里证者,石菖蒲、*芩、芍药、厚朴倍量。
预防瘟疫者,原方剂量即可。
病症重者,加倍剂量!
化瘟醒膻汤
功效:化瘟解疫,醒膻定神组方:丹参5天麻5大*5升麻0桔梗5生苍术0清半夏5虎杖33细辛3赤小豆33肉桂5石菖蒲5白芷5独活5*芪33檀香5紫石英55茯苓33威灵仙5柴胡8天花粉8当归槐米5玄参33紫参5紫草0牙皂3生姜33克大枣枚煎法:铁锅内煎煮45分钟,可以连续煎三次,混合药液。煎药原则:不可煎糊,喝的是药,不是水。适用:本方对流感,中医温病,瘟疫,腹泻霍乱都有作用。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顽固疾病都可以用。死亡的多是合并这些疾病的,不治疗这些疾病,死亡是必然的。若情况紧急,在瘟疫快速发展每个过程中,都可以酌情加用化瘟醒膻汤加减。用法:本方可以预防一家五口,大人小孩剂量一样,老人严重的每次喝ml,孩童每次喝50ml(小儿0ml),平常50ml就可以了。煎服,一天两次,分两个时间段,0:00一次,8:00一次。根据年龄层每次0—50-50—ml。防疫定膻丹
功效:抗瘟防疫,围追堵截,攻补防御,清理透达,化痰泄浊,解毒辟秽,定膻醒神。组成:丹参天麻广藿香(不炒)升麻桔梗青皮银花生香附生茅术麻*清半夏木香紫苏叶(不炒)滑石虎杖50细辛00大*雌*30(后下)雄*30(后下)山豆根
朱砂00(后下)冰片30(后下)生白术
蜀椒赤小豆石菖蒲紫肉桂山奈白芷羌活00独活00防风00*芪檀香紫石英生龙骨茯苓天门冬00山茱萸远志50五味子苦参葛根威灵仙柴胡薤白50天花粉沙参*连00当归00川芎丹皮00丁香00茉莉花(不炒)制作:米酒浸一宿,中炒按照炮制制作,水丸偏重防治瘟疫,蜜丸偏重攻补兼施。适用:瘟疫时症,心闷神昏,伤寒狂语,胸膈壅滞,伏暑寒热,霍乱吐泻,风瘴痧气,小儿诸惊疳痢。用法:预防量每丸9克,口服与点燃香薰并用治疗量每丸33克,口服与点燃香薰并用以化瘟醒膻丹做成药饼,艾灸隔饼灸膻中,每个时辰3壮。个时辰转轻可治,三日无效则听天由命。开水或*酒送服。防疫御疠汤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暖肾,固表消食组方:*芪5白术5防风0太子参33麦门冬5五味子0仙茅5天门冬5建曲0紫参0石菖蒲5方解:君以*芪、白术、防风,健脾补肺,恢复正气,增强卫气防御,以防疫邪复中;臣以太子参、麦门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润燥清心安神,促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佐以仙茅点燃命门之火,温煦阳气,天门冬添油续命,金水相生;使以建曲健胃消食,以开生生之机,引以紫参、石菖蒲清募醒膻。全方共凑益气养阴,健脾暖肾,固表消食。适用:瘟疫恢复期。若余毒未清,建议配合防疫定膻丹。预防瘟疫法
艾道灸防疫功效:防瘟疫,通经络,化病气,是香,点燃可防瘟疫,杀戾气;是灸,熏灼可灸杂病,化病气。配方:宝天曼紫艾0:(以下各等分)茅山生苍术衡山石菖蒲贵州香菖蒲昆仑山雄*云台山山奈老君山白芷终南山木香罗浮山紫苏大明山肉桂青城山川芎云台山独活用法: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断温病令不相染。……又方,密以艾灸病患床四角,各一壮不得令知之,佳也。”变通法,在房室内四角艾灸,人远离,但要注意防火。防治瘟疫穴研究历代针灸古籍治疗瘟疫的记载,经过藏亼门学术筛选优化,以下穴位对瘟疫防治有效:龈交(口)大迎(面)天突(胸)屋翳(胸)膻中(胸)命蒂(腹)命门(腰)陶道(背)灵台(背)神道(背)耳桥(耳)膻腧(背)膻段(手)古代防瘟疫
意念法《素问遗篇·刺法论》提出意念吐纳法:“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变通法:任何打坐都有效。止语、入静、入定、禅修、藏修等都可以。药浴法《素问遗篇·刺法论》提出:“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普济方》治时气瘴疫浴汤方:“桃枝叶(十两)白芷(三两)柏叶(五两)上为散。每服三两,煎汤浴之,极良。”清代刘奎《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避瘟方》“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变通法:因地制宜,艾叶,侧柏叶,松针,冬青树叶,配合以上药物,煎熬沐浴。喷雾法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赤散方以“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炙之,细辛、干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真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纳粉,粉身佳。”该方以各种祛邪辟秽药物组成,外粉周身以御时行邪气。同时,《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姚大夫粉身方”,“芎穹白芷藁本三物等分。下筛,内米粉中,以涂粉身于身。大良。”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粉身散、《外台秘要》治温病粉身散方与此方同。变通法,可以将以上药物轻煎5分钟,用95%酒精浸泡,过滤沉淀,用喷雾装置喷涂衣服身上,如无喷雾装置,直洒身上。点眼法清代鲍相璈首先明确提出用“人马平安散”点眼预防时疫,其组成和用法为:“冰片、麝香、飞过明雄、飞过朱砂各五分、牙硝一钱,共为细末,磁瓶紧收勿泄气,男左女右以少许点目大毗。用此入时疫病家则不沾染。”变通法:当今很难配齐,建议用白敬宇眼药膏拌匀桂林西瓜霜,涂抹目内眦也可以。塞鼻法明代雄*开始被单独用于涂抹防疫的同时,也被用于塞鼻以防疫。吴琨在《医方考》辟瘟法中说:“凡觉天行时气,恐其相染,……仍以雄*豆许用绵裹之塞鼻一窍,男左女右用之。或用大蒜塞鼻,或用阿魏塞鼻,皆良。”《串雅内外编》在辟疫条下指出:“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变通法:以雄*、冰片为面、西瓜霜等份、香油调和,用纱布做成鼻塞,悬挂而耳上。佩戴法药物悬挂、佩带是指以绛囊、绢帛或红布包裹药物,悬挂于门户、帐前或带于手臂、头顶,以预防疫病的药物外用的方法。悬挂、佩戴用单味药物主要有桑根、女青、马蹄屑和降香,复方主要包括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散、赤散、虎头杀鬼方、除秽靖瘟丹等。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厉温毒诸方第十五》中的记载老君神明白散如下:“术一两,附子三两,乌头四两,桔梗二两半,细辛一两……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此带行所遇,病气皆消。”变通法:把以上药物做成粗药,微炒,做成囊带,系额头上或脖子上,或手腕上,或做成香囊挂在胸前。熏香法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验方新编》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变通法:以上中药为细粉。锯末和匀,面粉少许,做成条状香棒,晒干。可以随身携带或点燃携带,大妙。服药法《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载“小金丹方”,其组成、制备与服用方法为:辰砂二两,水磨雄*一两,叶子雌*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方中四味药物,特别是朱砂、雄*是后世辟瘟防疫常用的药物。《和剂局方》所载“仙术汤”,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而成。《医方简义》中的“避瘟丸”,由雄*、鬼箭羽、丹参、赤小豆组成,服之“可不染瘟疫也。”《圣济总录》的“调中丸”,由大*、麻仁、枳壳、茯苓、芍药、前胡、*芩组成,“食后饮下,微利为度”,“辟四时疫疠非节之气”。变通法:若不会制造也购买不到药物:到药店购买大活络丸,服用,妙不可言。吸烟法手捻香烟之过滤嘴,松动后,取出,然后放入速效救心丸一粒,再将过滤嘴复原。即可点燃吸几口,之后,手拿香烟或放置香炉,妙不可言。心脏有病者更佳。孕妇禁用。瘟疫推绎法
05年(乙未年)至05年(乙巳年)易发瘟疫的时间《六元正纪大论篇》提示瘟疫易发时间规律的原文如下:“凡此太阳司天之*,……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凡此阳明司天之*,……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凡此少阳司天之*,……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凡此太阴司天之*,……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凡此少阴司天之*,……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凡此厥阴司天之*,……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古无“瘟”疠“”字,“温”就是“瘟疫”的意思。疠就是瘟疠的意思。温厉比温更严重,规模更大。根据以上原文,总结瘟疫易发时间如表所示:
年份易发瘟疫时段疫情描述太阳司天(辰戌年)初之气(大寒——春分)民乃厉,温病乃作阳明司天(卯酉年)二之气(春分——小满)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小雪——大寒)其病温少阳司天(寅申年)初之气(大寒——春分温病乃起太阴司天(丑未年)二之气(春分——小满)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少阴司天(子午年)五之气(秋分——小雪)其病温厥阴司天(巳亥年)终之气(小雪——大寒)其病温厉(瘟疠)根据以上所述,瘟疫的发生大多在上半年的初之气,大寒日,二之气,春分日,或下半年的五之气,秋分日,终之气,小雪日,而三之气、四之气等时间段一般不会发生大的瘟疫。
《中疫论》辛丑版,根据辛丑年五运六气推绎,药方药量略作校正!
整理文稿:藏曌
?毉藏?亼毉藥道??歸藏?藏修合亼?藏曌樊红杰,字藏曌,号?亼,祖籍南阳,中医师,国家高级环境规划师,人文手诊学派、手道养生创始人、手诊医学/手道文化/藏象医学/研究宣导学者,手道堂?藏象斋?藏亼门创始人。著有《手诊纲目图谱》《手诊养生纲目图谱》《手诊图谱大全集》《手诊全书》《手诊圣经》《手道图说》《手经藏象》《藏象内经》《藏象外经》《药证亼解》《望藏瞐亼》《亼毉藥道》《龟藏卜易》《归藏卜毉》《毉道真经》等著作。拥有5项核心专利,7项版权?,个商标,部著作权。研究传统风水时空场与古建筑养生学,探索炁脉风水格化合亼学术。研修藏象医学与龟藏卜毉,创新手相手诊手道与望藏瞐亼,创立藏亼门庠塾教化,传承医藏精华,守正归藏精神,创新藥道精髓,长期隐居罗浮山或云台山,传道授业解惑,悬壶济世,追求上古真人形与神俱之真谛。藏曌傳承亼毉藥道??亼機歸藏卜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