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但见一证便是”为什么单指柴胡汤
下面我谈第二个问题,“但见一证便是”为什么单指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是后世伤寒注家讲张仲景对柴胡汤运用提出来的一个原则。所有的教材都这样讲。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是对的。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那个一证是什么?这是《伤寒论》一个争论性的问题。关于什么是一证。大家争来争去、吵来吵去,没有结论,到现在也没有结论。
何为一证,并不重要,还有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必须得搞清楚,我们必须得问出来。同样是三阳病,同样是阳病,为什么治疗太阳病的麻*汤、桂枝汤,治疗阳明病的承气汤、白虎汤,张仲景不提这样的原则呢?不提出“但见一证便是”呢?为什么偏偏治疗少阳病的柴胡证,提出这样的原则呢?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人提出来。这个问题不解决,只围绕一证来争,永远是在表面上争,没有深入进去。
我谈一下个人的观点。要理解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少阳的病位问题,就是半表半里的问题。讲一个我个人的观点。学习少阳病和柴胡证,大家可能最重视的是第96条,还有第10l条,还有少阳病的提纲证。我不这样认为。但我认为如果真正读懂少阳病了,读懂柴胡证了,有三段条文,你必须重视。哪三段条文呢?第条的阳微结,第条的小柴胡汤通大便,第条的四逆散证。如果这三段条文读不懂,你很难对少阳病和柴胡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一定对,是我读《伤寒论》的一个体会。我不是说第96条不重要,提纲证不重要,他们很重要。但是,刚才我说的这三条,如果你没有读懂,少阳病和柴胡证的深层次问题,你就没有涉及进去。言归正传。半在里半在外是第条张仲景自己讲的,我们后世延伸为半表半里。大家对于半表半里有争论。第二点,少阳在气化上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主枢机。正是这两点引发了张仲景提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应用原则。
首先谈半表半里的问题。半表半里是外连于表,内连于里。但表和里不只是太阳、阳明的问题,病位所牵扯的面非常广泛,给临床带来什么问题呢?就是症状繁杂。你看第96条讲了柴胡六个证,还有提纲证三证。最有意思的是第96条,张仲景讲了六个主症以后,竟然讲了七个或然证。《伤寒论》五个方子有或然证,第96条小柴胡汤,张仲景讲了七个或然证,这是偶然的吗?张仲景立了这么多或然证,干什么?说明了一个问题,少阳病临床表现非常的繁杂,非常多,不像太阳病,发热恶寒、头项强痛,非常清楚;阳明病,腹胀不大便、便秘。这是第一个。
接着谈主枢机。枢机是什么,是门轴。门轴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它位于中间。凡是说枢,一定说中间。你比方说,过去的京九线,南北大铁路,大家说枢纽站是哪一站啊?是徐州站。枢都是战略要地,说明徐州站位于京九线的中间部位。凡是枢纽站,没有在头上的。如果说海南岛是个枢纽,那麻烦了,往哪儿枢,枢到海里边儿去了,那是不可能的。枢一定在中间。第二个特点,枢是转动的。因为它转,门才能开阖。因此,它有转动的特点。它这个转动的特点很重要,我们叫灵动,灵活善动。临床的表现是什么?症状变幻莫测,症状繁杂,症状多变,脉证多变。这增加了医生临床辨证的难度和柴胡证运用的难度。张仲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个原则,“但见一证便是”。
“但见一证便是”是什么意思?第一点,从症状的角度讲、从脉证角度讲,提示我们要注意抓主症和特色症,只要有主症,不用怀疑了,它就是少阳病,就是柴胡证。哪怕就这一个症,其他的症都不沾边,那我都毫不犹豫地用小柴胡汤。比如往来寒热,只有少阳病才有,太阳病和阳明病不可能有,因为它们都不主枢。往来寒热是主枢,有枢机的变化才有往来寒热的情况,别的病不可能有。因此,一看往来寒热,一定是小柴胡汤,这是特色症。至于一个症还是两个症,那并不重要。第二点,要从方药的角度来理解。因为只有小柴胡汤,张仲景才敢于提出这样的原则。麻*汤张仲景不敢提,承气汤他更不敢提,一旦用错了怎么办呢?麻*汤一旦错了,大汗亡阳;承气汤一旦错了,伤正气了,那后果都很严重的。但小柴胡汤不要紧。你在临床上一旦用得有所偏,甚至用得不对了,它也不会产生大的问题,何况小柴胡汤本身还有调节气机升降和出路的这样的特点。而且小柴胡汤是一张攻补兼施的方子,既有祛邪的作用还有扶正的作用。在全世界,只有日本出现了用小柴胡汤死人的案例,再没有一个国家因小柴胡汤致死。因为日本人滥用这个方,滥用到顶点了。
我们为什么说柴胡汤的作用是和解呢?和解这个词大家一定要好好体会体会。理解“但见一证便是”一定要从症状和方药两个角度来理解。我举个例子。医院的老护士长,50多岁了,不能再干护士长了,她就跟院长提出来,说医院有一位名老中医,医术很高明,她要给这个老中医当徒弟,要干医生。院长就给老中医打了个招呼说:“某护士长不能干护士了,想跟你学中医,你带着她吧。”院长这么说,中医也不敢反驳,就带她。护士长跟那个老中医学了1年,抄了一年方,就和老中医提出来出徒,要自己干。老中医心里清楚,护士长这么大岁数,连汤头歌都背不下来,怎么能自己干。但是他也没办法,只能同意了。因为她岁数比较大,又跟着老中医抄了一年方,患者都知道她是老中医的徒弟,结果自己干了以后,很多人找她看病,以为她医术很不错。但是后来呢?药房主任在统方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老护士长看一天病,竟然是同一张方,甚至连药量都一模一样。药房主任就去找老中医了。“你看你这徒弟,这一天,二十多个患者,就一张方子,你说,这怎么办呢?”老中医说:“你千万别和别人说,这是我给她的方子。临出徒的前一天晚上,我把她叫到我家里边去了。我非常郑重地用毛笔抄下来一个方子,给她讲,这是我的家传秘方,谁都不传,我就传给你。你平时看病,你别管什么病,就开这张方子就行,你把药量都给我背下来。“她还真听老中医的话,都背下来了,连药的顺序都不变。大家想想,什么方?不是小柴胡,比小柴胡还好,比小柴胡汤安全性还大,治病的范围很广泛。哪张方呢?女的吃了也逍遥,男的吃了也逍遥,有病吃了也逍遥,没病吃了也逍遥。逍遥散疏肝解郁,补益脾胃,养心安神。最大的好处是,一点副作用也没有。我举这个例子意思就是“但见一证便是”思路的提仙一定与方药有关系。就是因为小柴胡汤,他才敢提这样的原则,否则他不敢提。大家一定要理解。
下面看看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小柴胡汤有两个药对子,柴胡-*芩,半夏-生姜。这两个药对子都是祛邪的,那下面配伍的人参、大枣、甘草三味药扶正。小柴胡汤从组方配伍的角度讲,最有学问的药不是柴胡,也不是*芩,就是人参、大枣、甘草。你把这三味药读懂了,你就会用小柴胡汤了。人参、大枣、甘草体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治疗原则——不虚而补。小柴胡汤是实证,提纲证里口苦、咽干、目眩,三个证都是实证;第96条六证,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心烦、不欲饮食、欲呕,六个症状全是实证。不欲饮食,也不是脾虚,是土木不和,胆气犯胃,所以说没有虚证。但是大家想想没有虚症,为什么用三味补药?特别是用了人参、大枣。临床上没有虚证,为什么要用补?这是需要大家仔细研究的一个问题。这牵扯到我们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我说天下读懂小柴胡汤的就一个人——徐灵胎。有一句话说:“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大家想想,如果徐灵胎讲小柴胡汤之妙在柴胡,这句话有意义吗?和吃饱了不饿一模一样。我为什么这样讲?是因为我在临床上发现,用小柴胡汤治别的病,大家都会用到人参,但是如果用小柴胡治发热,很多大夫把人参、大枣去掉了。觉得人参、大枣壅补、甘温、助热,退烧不能用,就把人参、大枣去掉了。这就是没有读懂小柴胡汤。
这个方子从表面看是扶正祛邪并用的方子,但是你必须得明白,它所治的病不是虚实夹杂的病,而是实证。实证用补药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以补祛邪,以补的方法达到祛邪的目的,就是这么一个思路。这种思路不只小柴胡汤有,大家看张仲景治疗中焦病的四张方子,也是如此。我们横向比较一下,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旋覆代赭汤治疗噫气不出、胃气上逆,*连汤治疗上热下寒,这四张方子都病在中焦,都属于实证,都体现了不虚而补,都用七味药,而且这七味药当中都是四味药祛邪,三味药扶正,扶正的都是人参、大枣、甘草。能有这么巧吗?这巧合当中包含了什么意思?我们要仔细地想一想,奥妙何在?如果你不能理解张仲景的用意,临床这四张方子你是用不好的。所以,任何的理论问题,都牵扯临床。我认为,张仲景不是直接解决问题,你看,小柴胡汤以补为“和”,半夏泻心汤以补为“消”,旋覆代赭汤是以补为“降”,*连汤是以补为“通”。
因为我们重点要讲临床,下面我讲讲柴胡剂的运用。
这是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家境非常优越,就这么一个宝贝。她非常喜欢吃鸡腿,吃得很胖很胖。但是她有个毛病,就是经常感冒,每个月都要感冒一次。每医院输液。每次输液,她的妈妈都告诉医生必须用进口药。这次女儿生病,连续输了一个月的抗生素,一直解决不了问题,医院住院去了。医院住了半个月,所有的检查都做了,也没查出问题。最后,科室主任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北京看看。因为治疗半个月没解决问题,体温起起伏伏,热退下去也是处于低烧状态。目前唯一没有检查的项目就是骨髓,怀疑是不是白血病。孩子的妈妈一听吓坏了,希望赶快到北京去检查。孩子妈妈的司机跟我比较熟,我就建议先找个中医看看。因为去北京也不能这么快,孩子的妈妈并不相信中医,但也没有办法就勉强同意了。了解了病情的前因后果,我到了患者家里。那时女孩儿正在餐桌前啃鸡腿,我一看,还有这种白血病。我说你洗洗手吧,洗完我给你看病。其实,我看的时候是孩子低烧,脉是浮数的,扁桃体接近三度肿大,但是没化脓,抗生素还是起作用了,舌头是红色的。这么长时间的起起伏伏发热,尽管不是往来寒热,但一看就是少阳病。因为只有少阳病才会出现这种起起伏伏、长时间解决不了的发热,这是病在枢机,有半表半里的特征。当时我就开了小柴胡汤。后来我又问,知道女孩儿有个毛病,就是忽一阵忽一阵地发热、出汗,这说明营卫还有点儿不和,那么合上桂枝汤,我就给她开了柴胡桂枝汤。当时柴胡用到24g。因为是小女孩,我就没用人参,改用*参来替代,大枣、生姜都照用,其他药不变,开了三剂。然后我让孩子的妈妈赶紧去抓药,当天晚上先煎20分钟喝一碗,别睡觉,再喝一碗,明天早上起早再喝一碗,中午再喝一碗,明天晚上喝第三剂。我刚回到家里不长时间,孩子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道:“姜大夫,首先谢谢你来给我女儿看病。第二点,我女儿每次发烧,鄯用进口药,哪一次都是一千多块钱,这次医院住院,半个月花了八千多,你给我们开的3剂药,还不到十块钱。”那意思很清楚,你3剂药不到10块钱,这能治病吗?我知道她不相信中医,所以我说你先赶快吃药,如果明天体温还降不下来,赶快去北京,别耽误了孩子。半夜的时候,孩子开始退烧,第二剂药、第三剂药喝下去之后,两天半没有发烧了。家长非常高兴,打电话给我,我让他们按照那个方再吃3剂,五六天都没再发烧。后来我告诉孩子的妈妈,家里条件好,为什么女儿还生病?她不是体质虚,是体质偏,四年级的孩子体重严重超标,是吃鸡腿吃出来的。孩子的妈妈问我怎么办。我说第一,吃青菜,不许吃鸡腿了。第二,不许吃糖,少喝饮料。后来,这个孩子还有几次发烧找我开方。现在小女孩变成大姑娘了,再也不发烧了。所以说,小柴胡汤很管用。但是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大家要注意,这个病例很显然是但见发热一证,但是为什么用柴胡汤?发热起起伏伏,缠绵不退,一方面说明了正邪纷争很有可能在少阳枢机这个部位,一会儿正气胜了,一会儿邪气胜了;另一方面说明了正邪纷争处于一种拉锯战的状态、你胜我负的状态,而这种情况正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另外,用小柴胡汤治发热,也不要去人参、大枣,你要知道扶正祛邪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摘自《名师经方讲录》第八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p85-)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