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朱古亭先生,浙江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朱先生幼承庭训,师禀家学,临证经验丰富,临床疗效确切,深受病家信赖。今日推送为朱先生治疗胆囊炎的经验方,从理法方药剂量均有详细阐述,有前辈如此,乃吾等后辈之大幸哉!胆囊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虽无胆囊炎的名称,但在胃脘痛、胁痛、肝胀、结胸、*疸等论述中类似本病的症状却有丰富的记载。如《灵枢·胀论篇》记载中有“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灵枢·经脉篇》有“胆足少阳也,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胸胁痛,不能转侧。”《伤寒论》中有“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疸病脉证并治》篇中有“诸*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等文,此外,李梴的《医学入门》中也有较详细的记载。1、胆的生理及胆与其他脏腑的联系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它既具有传而不藏,实而不满等各腑共有的特性,又和其他各腑不同,具有储藏精汁和不转输水谷糟粕的特性,是异乎寻常的六腑器官之一。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胆汁,排泄胆汁,胆中精汁注入肠中,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胆附寄于肝下,通过经络的联系,与肝互为表里。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胆附于肝,内藏胆汁,有帮助肝的疏泄作用。而胆汁来源于肝,《难经》云:“肝之余气,溢于胆,聚而成精汁。”因此,若肝的疏泄失常,则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也会影响到肝。丁甘仁先生在一例医案中提到:“肝胆同宫,肝郁则清净之府岂能无动……”故临床上往往肝病与胆病有相似的症状出现。由于胆中所藏精汁,参与胃肠的气化活动,共同完成“化水谷,行津液”的生理过程。因此,脾胃的升降运动也有赖胆的疏泄作用,而胆的排泄胆汁,又与胃肠的更虚更实运动有密切关系。古人认为肝胆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犹如春阳之气,发陈助长,故把肝胆喻为“万物之路”,以通达全体之阴阳。而人体后天的生化之源在于脾胃,五脏六腑秉气于胃,取决于胆,故把脾胃喻为“万物之地”,以滋养万物生长。2、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与气滞、湿热、饮食不节、虫积等因素有关。1.气滞气滞是胆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现代医学研究,胆汁的滞留是胆道疾患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医家张景岳说:“郁则积聚不行,乃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他指出了由于气滞使气机升降失常,精血结聚不化而为病。2.湿热气机怫郁,不能宣行水道,停滞而生湿。湿浊内留,脾气不能宣达,郁蒸而生热,胆为“中精之腑”,湿热壅阻,胆道不利而发病。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或嗜好饮酒,损伤脾胃,则脾失健运,湿滞不化,蕴于肝胆,使肝失疏泄和胆汁排泄不畅而发病。4.虫积虫积可以助长湿热,湿热则有利于虫体的寄生。蛔虫性喜钻窜,窜入胆道,导致肝失疏泄,胆汁郁滞,不通则痛。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肝胆气滞,湿热郁阻,影响肝脏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使胆汁排泄不畅,胆汁郁结,肝郁生火,日积月累,久经煎熬结为砂石。3、临床表现从临床症状来看,以气滞、湿热、实火居多。气滞的症状表现为右胁绞痛或窜痛,往往多为阵发性,肩背部放射痛,无明显寒热与*疸出现,伴有头晕、口苦、纳呆、嗳气、恶心、呕吐,舌尖红,苔薄白或微*,脉象多弦细。湿热的症状表现为右胁持续胀痛,有寒热或*疸出现,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恶心、呕吐、尿赤、便秘或溏,舌质红,苔*腻,脉象多为弦数或滑数。实火的症状表现为右胁胀痛或暴痛较甚,寒热或高热,头痛,伴有口苦、口渴、咽干、腹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燥,脉象多为弦数或洪数。以上三种,气滞型常由于精神因素而诱发,可使痛势加重,临床上比较多见。胆囊炎,胆石症往往互为因果,临床上有时两者同时存在,有的疼痛较甚,每每反复发作,对健康影响很大。4、治疗用药根据胆病宜清宜利的原则,笔者以自拟柴胡郁金汤为主,即四逆散加郁金、天花粉、延胡索、香附共八味药为基本方。四逆散出于《伤寒论》少阴篇,药味组成为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原治少阴病阳郁不达的四逆证。《伤寒论新注》引“蕉窗方意”解本方条云:“是也大柴胡汤之变方,其腹形专凝聚于心下及两胁下而甚强,且在胸中,并两胁亦拘急甚。惟实热少,故不用大*、*芩,惟用缓和心下与两胁下之药为主。”其中芍药与甘草,又是芍药甘草汤,出于《伤寒论》太阳篇,原治汗后伤阴,脚挛急证。《医学心悟》云:“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连。柴胡郁金汤中,柴胡之功用为疏肝解郁,芍药养阴柔肝,枳实破气消积,甘草调脾胃和诸药。再加郁金、天花粉、延胡索、香附,以清热消肿、活血利气。总之,本方具有疏肝利胆、清热消肿、解痉止痛的作用。并根据不同症状随证加药。如右胁疼痛较甚,加广木香9克,金铃子9克,加强利气止痛作用;饮食不振,精神疲乏,大便不实,属脾弱气虚,健运失常者,加西*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炒鸡金10克、炒谷芽12克;因湿热内阻,胸痞恶心,口苦尿赤,发热或出现*疸者,加藿香9克、佩兰9克、厚朴6克、*芩9克、*连3克,茵陈20克,清化湿热;实火内盛,肠胃积热,头痛发热,口苦咽干,腹胀便秘者,加龙胆草3克、芒硝9克、大*6克,咸寒苦降,清利通便;因阴虚血热,舌红绛,头晕口燥,有低热或有出血症状者,加杞子10克、甘菊花6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丹皮6克、旱莲草10克、生地15克,滋阴生津退热;大便秘,加麻仁10克、栝楼仁10克,以润肠腑;因结石而痛甚者,加鸡内金10克、金钱草30克、海金砂9克、芒硝9克(分两次冲入药汁内溶化),利胆排石;痛定或手术后,脘腹尚有滞胀不舒,食欲不振,神力疲乏,脉细弱,舌胖有齿形者,是脾胃虚弱、气滞不运,用香砂六君法健脾胃而调中气。剂量应用一般的常用剂量,并根据体质和病情的不同,灵活掌握运用。基本方的剂量:柴胡4.5克、炒枳实6克、芍药10克、甘草5克、郁金10克、天花粉12克、延胡索9克;如痛甚,白芍可加至15克。肝胆脾胃有着相互影响,肝胆气郁,容易损害脾胃机能,故在用药时应考虑照顾脾胃之气。如用滋补药时,防止妨碍脾胃运化,在所用的补药中,加入一二味芳香健胃药,使脾胃之气灵通而免滞胀之弊;如用苦寒清热药时,防止损伤脾胃清阳之气,也应加入芳香健胃药,使脾胃运化不受影响。特别对于慢性胆囊炎,由于疾病久延反复发作,脾胃真气早受耗损,尤宜调补中气,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再生能力。故调理脾胃之法,为中医治疗上的重要一环。本文选摘自《朱古亭临证录》,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7月。猜你喜欢:
合辑丨经典国医学堂年阅读量前名文章
民间中医拿证难,难于上青天!
从民间中医考核上岗看中医的困境!
最好的全科医生就是中医,未来前途无量!
中医应全面终止《医师资格证》,改用临床考试!
世界都开放中医治疗,唯有中国还对中医设限!
与其规范“非法行医”,不如全面放开!
中国要实现全免费医疗,非中医不可!
治癌用西医必死,用中医应该这样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