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小柴胡汤和五苓散
今天为什么聊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呢?是因为今年治疗‘新冠肺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了一个处方,叫“清肺排毒汤”,这个处方在救治确诊了例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达90%以上。非常了不起。这个方子是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其中就小柴胡汤和五苓散。
讲解小柴胡汤的医家太多,但我觉得讲得最好的还是我的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已故方剂学大家陈潮祖教授。
陈潮祖教授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原为邪踞少阳病机而设。仲景对本方的运用已颇为丰富,后世不断发展、扩充,迄今,本方所适应的病症以及加减化裁不下数十种。成都中医药大学已故方剂学大家陈潮祖教授全面总结,系统研究,从源到流,择其精要,并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柴胡汤作了深入、全面、系统的总结,现辑要归纳如下。
剖析方证病理:陈潮祖教授明确指出,小柴胡汤针对的是邪在少阳半表半里的病症,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此方所治,側重于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由膜原和腠理组成,是阳气升降出入之所,水液运行之区。设若平素正气不足,腠理不密,风寒由表入里,踞于少阳,必然影响卫气的升降出入,水液的运行敷布,胆汁的输泄流通,筋膜的和柔活利,表现为病态。邪犯少阳,运行于三焦的卫气欲祛邪出表,外入的风寒欲胜正入里,邪胜正负,阳气内郁则恶寒;正胜邪负,阳气外达则发热,正邪纷争,相持不下,遂往来寒热。
口苦、咽干、心烦、发热等症是阳气为邪所郁,不能疏达于外,气郁化热所致,这是气的病理改变。邪踞少阳,津液流通受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以致小便不利,凌心而悸,犯肺而咳,上干清阳而眩晕,内侵胃肠而食减、呕逆,这是津的病理改变。邪从三焦内归胆腑,胆经气郁,胆道不利,胆汁流通受阻,遂致胁下痞硬,胀满、疼痛,这是胆系的病理改变。膜原是三焦组成部分,邪犯少阳,气郁津凝,亦将影响筋膜的和柔而见目眩、干呕、项强、疼痛等症,这是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综上,此证有基础物质发生病变的气郁津凝征象,亦有组织结构失去和柔的挛急、紧张征象;有手少阳三焦征象,亦有足少阳胆经征象;有少阳兼厥阴征象;亦有胆胃不和征象;有上焦心肺征象,亦有下焦肾系征象,病本虽在少阳,征象可以见于五脏。
此证有正气不足与邪气侵袭的病理同时存在,治宜扶正祛邪;有半表之寒与半里之热的病理同时存在,法当表里同治;有气郁化热与津凝为湿的病理同时存在,理应寒温共用;有清阳不升与浊阴不降的病理同时存在,又宜升降并调。采取上述治疗措施,使正气旺盛,邪气得除,表邪得解,里滞得疏,郁热得清,湿邪得化,清气得升,浊阴得降,而三焦和调。此种结构不同于汗、下、温、清诸法,能使表里寒热虚实升降和调,故以和解少阳名之。
精解组方原理:针对上述病理,陈潮祖教授指出:方中柴胡是治少阳要药,有疏畅气机、升发阳气、透邪达表、解除郁热之功,本方以此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发泄气郁所化之热,疏畅三焦气郁之胀,升发郁结不伸之阳,作用全面而用量独重,自是方中主药。*芩有清肺胃肝胆之功,与柴胡为偶,则柴胡能舒展阳气而消除发热之源,*芩能清泄肝胆而专清已郁之热;半夏燥湿运脾,生姜温胃散水,三焦湿郁而独取中焦者,盖中焦为水液升降之轴故也。人参、甘草、大枣大补元气,配入方中,可以扶正祛邪和防范邪气入里,增强祛邪药效而为督阵之师。甘草、大枣之甘,又可缓肝之急而使膜络和柔,七药同用,能奏和解少阳之效。
此方既有柴胡疏散半表之邪,又有*芩清泄里热,姜夏燥湿行津,是表里同治法;既有柴胡、*芩之凉以清解气郁所化之热,又有半夏、生姜之温以辛燥津凝之湿,是寒温共用法;既有柴、芩、姜、夏等药祛其邪,又有人参、草、枣等药扶其正,是扶正祛邪法;既有柴胡升发清阳,又有姜夏降泄浊阴,是升清降浊法;既有柴、芩、姜、夏调其津气,又有甘草、大枣缓和膜络,是膜络津气同治法。将和解表里、平调寒热、升清降浊、通利三焦、扶正祛邪、膜络津气融为一体,其结构可以兼顾表里、寒、热、虚、实、升、降、津、气、膜、络各个方面。
究明研用要点:由于少阳三焦是联系表里上下、五脏六腑之枢,津气升降出入之路,本方结构又系寒热并用,补泻兼行所以此方用于临床也就可表、可里、可温、可清、可升、可降、可补、可泻;若从三焦论治,则上焦气郁津凝的咳、悸、昏、眩;中焦津气逆乱的食少、呕逆、便秘;下焦气郁津凝的疼痛、尿少,皆能治之。以此方进退化裁,可治气郁、津凝、液阻(*疸等)、失血等症,用途之广,配伍之佳,古今名方,罕与其匹,故是和解少阳的总方。正如清代医学家章楠所谓:“仲景分六经病证,各有主治之方。如桂枝汤、小柴胡同为和剂,而桂枝专和营卫,为太阳主方;柴胡专和表里,为少阳主方,以其各有部位深浅不同也。小柴胡汤升清降浊,通调经腑,是和其表里以转枢机,故为少阳之主方。”
辨析适应病症:本方的临证应用,仅《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载即有19条之多,后世又将此方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内容极为丰富。陈潮祖教授博纵古今,并结合自己的运用心得作了符合临床实际的归纳、解释,很有参考价值,兹整理于后,以广其用。
《伤寒论》第96条指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反映了五脏上下表里各部症状,若不联系手少阳三焦分析,势必很难令人理解。
《伤寒论》第97条指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此条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平素气血不足,腠理不密,邪气才能乗虚而入。二是寒热往来是邪气与正气相搏,正邪纷争的病理反映。三是“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是指肝胆与脾胃相连,肝胆有邪,可以引起腹痛和呕逆等脾胃病变。是仲景论述本方证病机及胆胃不和的条文。
《伤寒论》第99条指出:“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颈项强而身热恶风,治似桂枝汤证,胁下满则非桂枝汤证矣!故用此方和解少阳,流法通津气,柔和筋脉。方中甘草、大枣,当作缓急解释。
《伤寒论》第条指出:“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方所治腹痛,病在胆胃,疼痛部位当在剑突或肋缘下面。初起难分寒热,可先用温中补虚、柔肝缓急的小建中汤,从中焦虚寒、肝木克土论治;不效,再用本方清热利胆,开郁行津,缓急止痛,从证胆经湿热论治;若寒热错杂,可用柴胡桂枝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人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肝藏血,血室即指肝脏。肝胆同居,用此方疏利枢机,可使内陷之邪仍从表解,其血不结,寒热如疟状可愈。此条示人以脏病治腑之法。
《伤寒论》第条指出:“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大便溏,小便自可,说明二便通利,二便通利而发潮热,胸胁满不去,自是气郁津凝于胸胁使然,故用本方疏通少阳津气。
《伤寒论》第条指出:“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便秘的机理甚多,热盛伤津,肠中燥结,舌苔*燥者,可用承气汤类寒下;寒冷积滞,肠失传导,舌质淡嫩者,可用温脾汤类温下;阴虚肠燥,燥结不通,舌红少苔者,可用增液汤类润下;此证便秘而见苔白,是津凝不布之象,既非寒下之所宜,又非温下之所对,润下更在禁例,投小柴胡汤疏畅三焦津气,使津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庶无燥结之忧。这种便秘以三五日一行,经年如此,别无所苦为其特征,胁下硬满则是使用本方依据。
《伤寒论》第条指出:“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胁下是肝胆部位,胁下硬满而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自是少阳病无疑。
《金匮要略?*疸病脉证并治》指出:“诸*,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无论何种*疸,只要兼见腹痛、呕吐,均可暂用本方疏利三焦,通调胆经。
《伤寒论》第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条说明只要病机属于邪在少阳,见到一证即可使用本方,不必悉具。
综合仲景使用小柴胡汤条文,有胸胁苦满的9条,呕或干呕的8条,腹痛或胁痛的7条,不欲食的6条,往来寒热的4条。可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胁痛或腹痛,呕或干呕,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的主症。此外,眩晕、项强、发热、潮热、发*、头汗、咳嗽、心悸、小便不利、不大便诸征象,偶亦有之。
咳嗽:《苏沈良方》云:“元祐二年,时行无少长皆咳。本方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各半两,服此皆愈,时常上壅痰实,只依本方,食后卧时服,甚妙。”此方治疗咳嗽,仲景原已提及,却未引起重视,能治咳嗽之理,注家亦每语焉不详。须知咳嗽虽然病标在肺,病机却不限于肺脏,故《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引起咳嗽的基本病理与运行于三焦的津气有关,津气的盈虚都能影响肺的宣降功能,气郁津凝,尤为常见。一旦某一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运行于少阳三焦的津气逆乱,壅滞于肺,肺失宣降,咳嗽作矣!此方有升清降浊、利气行津之功,使三焦津气和调,肺的宣降功能恢复,则咳嗽瘳矣!
每用此方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茯苓,治疗久咳不愈每获良效,始信调气行津是治疗咳嗽关键。细玩治咳诸方结构,可知余言不谬。
《张氏医通》说:“凡咳嗽,饮水一二口而暂止者,热嗽也,呷热汤而暂停者,冷嗽也。治热嗽以小柴胡加桔梗;冷嗽,理中汤加五味子。”
陈潮祖教授在深研《*帝内经》基础上,提出“膜腠三焦”说,认为三焦组织结构包括“膜”、“腠”两个部分,膜是筋的延伸,腠是膜外组织间隙。人体内外上下、五脏六腑、经脉血管,均有膜腠存在,其无处不在,随处异形。
“膜腠三焦”理论认为:肝主筋,筋膜是筋的延伸,膜腠属于三焦,膜腠受邪可引发多种病变。一是影响气机运行而发生气的病变,或升降失调,或气滞气闭。二是影响津液布散流行而发生津液病变,津凝为湿,或阻于膜腠,或随气上下,侵犯五脏。三是影响与膜腠紧密相关的脏腑组织的生理状态而发生组织的病变,如经、脉、胸膈、腹膜、胃、肠、胆、心包、女子胞、膀胱等失其和柔之性。
陈潮祖教授认为:邪郁三焦,膜腠气滞,应和解表里。凡邪从表入而犯及三焦者,多因正气不足,邪气才得乘虚内逼,邪正相争是矛盾焦点。治疗上理应扶正祛邪。小柴胡汤为代表方。
《陈潮祖临证精华》主编成都中医药大学宋兴教授
除以上内容,陈潮祖教授还有很多论述和病案都在《陈潮祖临证精华》这本书里
我发言总结下三焦和五苓散
《内经》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渎是水渠、水沟之意。决是挖决,打开的意。决渎之官的职能管理水道包括是兴修水利、疏通水道,保证水液在水道中正常流动,有点类似现在的水利部门。所以,三焦又称作“水道”,中医讲通调水道,这个水道就是三焦。
简单讲三焦最主要功能是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只用小柴胡汤就弱一些了,小柴胡汤加上五苓散又叫柴苓汤其疏通水道,运行水液,利小便的作用就强了。
《伤寒论》原来用五苓散是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府,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至太阳经府同病之蓄水症。水蓄为患,阳气不化,阴气不利之故矣.水,非阳不化。故用茯苓、桂枝、白术强心促脾,化而行之;用猪苓,泽泻,茯苓以脾导肾,分而利之。简单讲就是促进全身水液运化的作用,所谓燥湿,渗湿者,就是机体对水液的吸收作用,所谓除湿利水者,就是机体对水液的排泄作用.故方中以白术、茯苓增强吸收,燥湿以渗之;泽泻,猪苓增强排泄,以清利之;桂枝促进温阳气化之。
五苓散有治瘟疫的记载:《三因方》曰:「己未之年,京師大疫,汗之則死,下之亦死,服五苓散則遂愈。此無他,瘟疫也.
我对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用于‘新冠肺炎‘的解说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的开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寥寥12字,概述了温热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趋势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温病辨证的12字纲领。吴鞠通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此图选自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讲课课件
解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指温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就是六经中的太阴,太阴包括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那为什么会“逆传心包”呢?那就要先知道中医“三阴三阳”和“开枢阖”了,三阴是太阴(开)少阴(枢)厥阴(阖);三阳是太阳(开)少阳(枢)阳明(阖)。三阴是太阴(开)到少阴(枢)再到厥阴(阖)是顺传,反之则逆传。太阴直接到厥阴就是逆传,厥阴是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那话又说回来,“清肺排毒汤”中为什么要用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呢?有几点理由:一是年终之气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阳相火。二很多新冠肺炎患者有少阳之象,如往来寒热,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等少阳之象;三是湿热邪气犯人其病多按三焦传变(三焦属少阳),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道路,三焦受阻,则水道不通。四是“逆传心包(厥阴)”,厥阴和少阳的关系是脏腑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包和三焦相表里,他们之间的关系有道是‘虚则厥阴’‘实则少阳’,所以“逆传心包”实证会首先犯少阳,如果少阳不解,那就只能心包受邪了,这次“新冠肺炎”病人严重者很多人很快就成了心肌炎,成为危证,甚至死亡。五是小柴胡汤历史上有治疗风温、瘟疫、湿温等初起证候的记载,如《济阴纲目》曰:“小柴胡汤治瘟疫、内虚发热,胸胁痞闷,及在半表半里,非汗非下之证。”《得效方》谓:“小柴胡汤治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苏沈良方》则曰:“此药极解暑毒。”
面对温疫中医是这样的思路
中医对温疫的治疗思路,即是祛邪或透邪,不是杀邪(如病毒)。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先生在他的名著《温热论》中曾经这样说:“温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较之杂病不同也。”所谓祛邪,叶天士认为可以汗但只能微汗,不可随便发汗的,尤其是大汗。汗为阴液,多汗则伤津。所以治疗温热病,初在表即用辛凉轻剂“透风热于外”,风邪外透则热势孤立易除。如果不用辛凉而用辛温发汗,不但汗出阴伤,而且温药助长温邪。治疗湿温病湿盛阳微者,则不可投温热药以助其热,只须通利小便,引湿邪从膀胱而出。用五苓散主要是让其利小便,将湿邪从小便排出。最近钟南山团队新发现: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尿液中分离出新冠病毒。
总结下:新冠肺炎患者用小柴胡汤和五苓散,陈潮祖教授指出:方中柴胡是治少阳要药,有疏畅气机、升发阳气、透邪达表、解除郁热之功,本方以此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发泄气郁所化之热,疏畅三焦气郁之胀,升发郁结不伸之阳,作用全面而用量独重,自是方中主药。*芩有清肺胃肝胆之功,与柴胡为偶,则柴胡能舒展阳气而消除发热之源,*芩能清泄肝胆而专清已郁之热;半夏燥湿运脾,生姜温胃散水,三焦湿郁而独取中焦者,盖中焦为水液升降之轴故也。人参、甘草、大枣大补元气,配入方中,可以扶正祛邪和防范邪气入里,增强祛邪药效而为督阵之师。甘草、大枣之甘,又可缓肝之急而使膜络和柔,七药同用,能奏和解少阳之效。加上五苓散加强水液下排之力。
重点:小柴胡汤和五苓散一是将邪气透表而出,二是将邪气从小便而排出。
为什么中医早期干预“新冠肺炎”可以使其重症的发生率大幅减少,其道理就在于在少阳阶段‘透表’和‘排小便’双管齐下,给病邪以出路。而西医一方面在早期及少阳阶段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放任自流。另一方面西医喜欢输液,如果再加上抗生素对中医来说这些都是寒凉之品,大家都只说寒凉伤脾胃,其实另一方面输液又额外在三焦增加很多水液,本来中医用五苓散起到“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作用,水液属阴寒之品得温才易行,寒只能使水液更加凝滞;输液在这里不断补充阴寒水液,水液在三焦本来就太多该排都没有排出,还在人为新添加水液,这只会让三焦水液凝滞状态更加加重。一旦少阳阶段排病邪时机错过了,病就会深入到厥阴,到了厥阴阶段虽然有先进设备但也很难收拾了,心肌炎,肝损伤危象都可能发生,那就九死一生了。有首歌是这样的“为何要到无法挽留,才会想起你的温柔。”
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认为少阳为枢有3层意思,一是太阳、阳明表里之枢;二是厥阴出表之枢;三是阳证入阴之枢。若少阳枢机不利,必然导致气机升降失调,从而成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顾植山教授灵活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很多病证,他强调利用柴桂干姜汤调理少阳枢机的作用,将厥阴病引出少阳,或将太阴病拉回少阳,机转回阳则病愈。
少阳枢机对治疗很多疾病都非常作用。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