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临床用得最多13张柴胡方触类旁通悟经
TUhjnbcbe - 2021/5/19 14:22:00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

人世沧桑,岁月悠长,说不尽的人来药往——柴胡。我们结识半个多世纪了,如今,你可安然无恙……?

常忆儿时,每逢初夏,阳光熠日,微风乘凉。正是大人们劳作奔忙之时,也是我们勤工俭学的最佳时光……

柴胡,正是多数伙伴的向往,它秧矮根浅,无需大力,恰是儿童力所能及。不像甘草、苦参“根深蒂固”,力不从心,则只能望药兴叹,甚至劳而无功。

每逢散学,同学们便兴致勃勃的挎上书包,扛上镢头,三俩结伙,叽叽喳喳地奔向东山。

到了坡前,把一根书包带儿往脖颈上一挎,书包正好敞开着挂在胸前,便于随时装放药材。顺着山根,各人选择方向,不离不即,既可为伍交谈,又不干扰挖药。沿坡而上,眼睛搜寻着柴胡,脚下紧跟,还须防止打滑、蛇虫马蜂和荆棘。

看准一株,走到跟前,站稳脚跟。瞄准柴胡根部,扬起镢头使劲一刨,“腾”的一声,顺势往起一拗,连土带秧一块挖出。弯下腰去,左手向前,拽紧秧子轻轻地抖一抖。有的直接拔出根来,有的提起来再在镢把上“咔咔”的磕去泥土和杂物。此时顾不得土块四溅,甚至飞到衣服、脸上、嘴上,右手再抓住根茎一拧,折下根来,装进书包。这时各色杂草的气味,泥土的芳香,夹杂而吸,沁入肺腑。感受强烈的当然是浓浓的柴胡味,嫣然我们成个“小药人儿”了。

与此同时,眼睛又发现了下一株。这样依次前行,左顾右盼。时而盘旋而上,时而直上陡坡,常有攀爬,难免险峻。总之是顺着柴胡走,沿着柴胡转。虽然气喘吁吁,却也信心满满。尤其是碰到一大撮多年的老秧,更是喜之不禁。特意留神,生怕挖坏,用足力气,狠狠一下……,欣赏高兴之余,还有许多感慨和遐想。端详着大根,揣摩其生长的年代和所经风雨,庆幸让自己碰上了(现在看来也得是缘分)。偶遇割过柴的空坡,都是根茬。柴胡看得一清二楚,无有它碍,快捷省力,便渴望着多些收获,加快速度。不知不觉中书包沉鼓起来。用手掂一掂,满足而快乐,精神为之爽朗。直至高巅之上,稍作休息。清风徐来,身爽心舒。伙伴们看谁多少,畅谈玩乐,甚忽高呼大喊……,眺望山河大地,远处巍峨的海坨山峰,官厅水库,京包铁路……极目天际则无边无尽,令人遐想;东望则是山海苍茫,逶迤起伏的长城历历在目,雄伟而壮丽,不由得感叹一番先人的勇气和魄力。啊!听说山那边就是北京了……美好的童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呀……!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疏风散热,舒肝解郁,升阳举陷。

主治:1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2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3气虚下陷,久泻脱肛。4退热截疟,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之品。

和解退热以生用,舒肝解郁宜醋炙。

常用量3~10g。

啊,这样多的用处,可是当年采挖你时,谁曾想过你是干啥的?可因为与你有关的三次经历却至今难忘:

一次是刚到地里,没刨几株,便大雨滂沱,无处躲避,浑身浇了个“一家净”。只好满身泥泞的顺着山坡湿滑的小路往回走。谁知到了村边,山洪爆发了,泥石具下,波涛汹涌,声如雷震。只好眼睁睁的等了很久,水小了才趟水过去回到家里。奶奶给我换去湿衣服,穿了件儿大人的大袄在炕上暖身子。

第二次是我们几个在悬崖上面刨,看见脚下有野鸽子飞来飞去,天真的想砸中一只。正好我的脚下有一块石头,就搬起来向下一抛。那石头一蹦数丈,飞奔而下,煞是好看。随之而来的是下面一阵惊呼声,原来是女同学们正在下面。不觉心惊。虽然万幸,至今还是心有惭愧。

第三次是一个星期天,我们两个到了一个少有人去的小山崖坡。不想那地方不大,实挨实的全是老秧,根比*芩都粗。兴奋之余我还碰到了一大捆干柴,也不顾炎热劳累,就用镢头把它拗在肩上。返回途中,路边突然窜出一只大石鸡,在我们脚下扑楞着翅膀,顺着山坡往下滑。我们一愣,赶快扔掉镢头想抓住它,猜想是它的翅膀麻木了。随之眼前又惊出了一群小石鸡,乱哄哄的一片,眼乱得都不知追哪个好,瞬间明白了,只能盯着一只追。我抓了一个,他抓了俩。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这时我们才明白,那大石鸡是为了掩护它的子女而故意引诱我们(这也是母爱啊)。在供销社卖了药材,回到家里,我把那小石鸡放在吊在铁线上关小鸡的鸡笼子里。吃完饭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那鸡笼子——小石鸡……却不见了。

年柴胡价格飙升至2.4元,比头年涨了一块多(我小时候是0.17元、0.21元,那时一个劳动日值才0.8元)。虽然使人纳闷,人们还是争先恐后的走得更远,多的一天能刨二十多元。过后才知道是日本大量进口。再后来才知道是用中国的柴胡做原料,制成了柴胡制剂再返销中国,价格则翻了十几、几十倍。谜底开了,人家是用中国的资源赚取中国人的钱呢。

自那以后,野生柴胡几年不振。再也没有象我们小时候散了学还能刨够一斤。只能是一声叹息,难免也有忧虑。还好,经过多年的禁牧、防火,生态恢复,柴胡你又顽强的繁衍起来。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柴胡,你生命的根,植于广大的中国大地,你那倔强的性格,生长在至多米的阴坡冲风面上。在低矮的灌木丛中勇敢的生根发芽。栉风沐雨,不避寒暑,扎根于黑色松软的腐殖层中。微风摇曳,怡养性情,炼就了一身治病袪邪的本领。以期为用,等候着与你的结缘人。正是因为你饱经风霜,结交天地之气,你才能疏风散热,治疗寒热往来。物当其用,也正是你价值的体现。

中医既是科学也是文化。中药对联也有很多。象“五品天青褂,六味地*丸”,很工整;“避暑最宜深竹院,伤寒尤妙小柴胡”。很绝妙。这里的“小柴胡”应该是指《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

其中在现行的大学教材《方剂学》中所录的方是来自于《伤寒论》:柴胡24g,*芩9g,人参9g,炙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枣12枚,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伤寒卷?续》中,金?成无己,对此有着详细的解析,对其中的临

床辩证加减论述的精辟而细致,演化颇多。其所载此方其他几味相同,人参变成了3g。

明?汪机在《医学原理》中也有详论。所载此方如下:柴胡3钱,*芩3钱,人参1.5钱,甘草7分,半夏8分,生姜3大片,大枣3枚。这个剂量变化多些。

单就这个方子来说,我从来不敢轻用。因为现代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千年、百年之前有着巨大变化。虽受风寒,可是平常内热者多。况且《方剂学》里清楚的说明:对肝火偏盛阴虚血少者禁用。而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都是温热之品。柴胡为君,可也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本人自我调理也曾尝试体验,总觉得药劲儿往上冲。

所以平时只是偶尔用其为使。可能还是功夫不到,高手用来一定很娴熟。

其他医典也有使用此方的临床体会。清?程国彭《医学心悟》中所载此方如下:柴胡2钱,赤芍1.5钱,甘草1钱,半夏1钱,*芩5分,人参5分,生姜2片,大枣3个。剂量又有不同,此中还增加了一味赤芍。

可见,这些中医大家临床运用各有变通,不死守成方。应该都是据情而为。有一种说法“中医的秘方就是它的剂量”,而这个剂量就该是“量体裁衣”,而不是拿着药方去“削足适履”。所以要“标准化”似乎需多做些功课。因为人体本身复杂多端,虽然精确判断,细微之处难免有所模糊。“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所以贵在医者临证机变。联想到葛洪的“青蒿一握……”,这“一握”是多少克?为啥习称为“抓药”,用戥子称完了分剂时再用手“抓”?这点古人不会不知道。我想疑点可能是面对复杂的人体疾病,断病也做不到十分精准,也会有一些“出入”,“抓药”也有其故意之意。这其中的奥妙有待研究。

插个小曲,春节的一天晚上,朋友来做推拿,说是感冒月余服药不效,鼻塞身痛。看了舌、脉,给他估计的配了自采自用的柴胡约6克,知母、*芩约9克和生甘草约3克。

嘱咐他泡水当茶喝,回去熬点姜汤,发点汗,先缓解一下,医院。第二天见到他说好了。看,中医药就是这么神奇。

再说《小柴胡汤》,在日本有用此方而致人死亡的报道。所以再好的方子也得对症。治病靠智慧,不能单靠方。而中医的灵魂是辩证论治,典籍告诫我们必须:“全在临症合宜,不可执泥古方”。所以是关公耍大刀,“刀好还得把式好”。这一点近代的张锡纯表现的犹为突出,他与时俱进,自立自创了许多方剂。简练实用而有效。所以我们中医药人重要的是要学习掌握中医的活的灵魂。在继承的基础上,稳健创新。只要把握住人体“以气血为本”,“以通为用”这个要点,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疗效才是唯一。说中医“传统”也好,“古老”也罢,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中医就永远不会过时。

扁鹊医好了太子虢,却治不了齐桓公。医患信任很重要。若干年来,中医药被污蔑诋毁,再加上不法之徒假托中医为名违法行骗,让中医名誉大跌。使国人“昏昏然”而不知。在国内打压蔑视中医的同时,人家却在加紧学习研究中医,发展中医。而我们许多国人却不懈一顾。更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管理者,自己不懂还反诬别人。前些年还出现过关于“汉语文字规范化”硬是把中医“临证”的“证”字视为错别字,不懂中医有“临证”和“临症”之说,把中医大师的心血之作因此而封杀。由此想到了《红楼梦》里的“假做真时真亦假”,有感而成一联:

用假当真真亦假

以非为是是也非

话说回来,社会肌体犹如人体,难免会有病邪的侵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需要的是培养正气,除病祛邪。正邪相争将是永不停息的。个别现象不代表普遍性。为医仍须坚守信念。患者也不必杯弓蛇影。

痛定思痛,曙光已经来临。中医药法正在出台。国人的意识已经觉醒。中医既不会亡于中药,也不会失于传承。民间验方取之不尽;中医药经典浩如烟海;当代国医大师还有健在;后起之秀也必然会继往开来。只要能按中医药的发展规律,给予一个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标本兼治,扶正祛邪,重振中医就指日可待。“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医药人士有信心为振兴中医药的伟大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乱弹到此,恳请指正。有感而作四首,与大家共勉。

《咏柴胡》

其一

飒飒秋风寄宿身,

绿衣青草待明春。

此生有幸为中药,

甘受熬煎济世人。

其二

茎叶干枯披朔风,

扎根黑土为初衷。

冰封寒气凝霜冻,

炼性何妨受苦行?

其三

修身何惧荆棘丛,

敢立崖头唱高风。

志在疏风能散热,

心甘除病济苍生!

其四

扶风摇曳实可亲,

背井离乡为世人。

碎骨粉身成饮片,

赢得千家万户春!

本文由我刊原创发表,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用得最多13张柴胡方触类旁通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