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推陈致新之药
一名山菜
一名茹草
一名芸蒿
辛香可食
壹
柴胡的分类
柴胡,分北柴胡与南柴胡。
北柴胡,又名竹叶柴胡,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
南柴胡,又名狭叶柴胡,根深长,不分歧或略分歧,外皮红褐色。茎单一或数枝,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根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成熟果实的棱槽中油管不明显,幼果的横切面常见每个棱槽有油管3个。
二
柴胡的采用季节
柴胡,在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的根。舂、秋挖取根部,去净茎苗、泥土,晒干。
春分,秋分在此二季,为一年之内阴阳平分之时,白天与黑夜之时相等。
因此,春、秋的特点为日夜相近,阴阳气较为均衡,气温不冷不热,常显温和。
又有说法:柴胡的采摘以半表半里为佳,即一半在土外,一半在里为好。
这种采药的说法,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柴胡药性的特点,即处于阴阳交接之处,主枢机调节。
三
柴胡药性特点
药性上,南柴胡偏于疏肝解郁,北柴胡偏于清热解表,侧重点不同。
植物特点上,北柴胡主根粗大,坚硬,南柴胡主根较软。北柴胡较南柴胡富含油管,皮层具有油质,且质韧。
因此,北柴胡的药性更为刚正,因其质坚韧,药性更强烈,因其富油管,临床上也是如此,如无特殊需求,一般用北柴胡。
四
本经说柴胡
《神农本草经》载其为上品,味苦,性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味苦,故可降,可泄,可下,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本经中所载推陈致新的药物有二,一者柴胡,二者大*。大*荡涤六腑邪气,偏于实邪,可破留饮,宿便,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柴胡形质较大*轻灵,故作用偏于气分,主心腹,寒热邪气,饮食积聚,也可去肠胃结气,推陈致新。
五
柴胡方用举隅
①《伤寒论》小柴胡汤
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②《本事方》柴胡散
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喝、伏暑。
柴胡四两(洗,去苗),甘草一两(炙)。
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羔,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
③《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治外感风寒,发热憨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
柴胡一至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
往期中药文化专题:
1、麻烦草的故事~发汗用茎·止汗用根
2、经方之道·源远流长
3、三月桃花·不仅是刹那芳华
4、麻*—用象术认识它
5、柴胡的故事~寒热往来
敬告:
本文所讨论中药象术学说,
因尚有需要完善之处,
故需严持作者原创性,
仅供保留出处的转载,
图片与现代药理内容来源自网络。
至诚感恩一切有缘!
中医药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