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配天地,而称三才,人身俨然一小天地也。凡两间之理,无所不应,他不具论,即如脉之合于五行者,粲若指掌请得而陈之。北方为坎,水之位也。南方为离,火之位也。东方为震,木之位也。西方为兑,金之位也。中央为坤,土之位也。试南面而立,以观两手之部位。心属火居寸,亦在南也。肾属水居尺,亦在北也。肝属木居左,亦在东也。肺属金居右,亦在西也。脾属土居关,亦在中也。以五行相生之理言之,天一生水,故先从左尺肾水生左关肝木,肝木生左寸心火。心火为君主,其位至高不可下,乃分权于相火。相火寓于右肾,肾本水也,而火寓焉。如龙伏海底,有火相随。右尺相火生右关脾土,脾土生右寸肺金,金复生水,循环无端,此相生之理也。更以五行相克之理言之,相火在右尺,将来克金,赖对待之左尺,实肾水也。火得水制,则不乘金矣。脾土在右关,将来克水,赖对待之左关,实肝木也,土得木制,则不侮水矣。肺金在右寸,将来克木,赖对待之左寸,实心火也,金得火制,则不贼木矣。右手三部,皆得左手三部制矣,而左手三部竟无制者,独何欤?右寸之肺金,有子肾水可复母雠。右关之脾土,有子肺金可复母雠。右尺之相火,有子脾土可复母雠。是制于人者仍可制人,相制而适以相成也。此相克之理也。人诚能体天地之道以保其身,脉何有不调者哉。
经曰∶“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变定矣。”盖谓六者足以定诸脉之纲领也。又曰∶“小大滑涩浮沉。”《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仲景曰∶“弦紧浮沉滑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为诸脉作病。”滑伯仁曰∶“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夫所谓不出于六者,亦其足统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血气之病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脏,为寒为冷。数为在腑,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此诸说者,词虽稍异,义实相通。若以愚意论之,不出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辨而已。如浮为在表,则散大而芤可类也。沉为在里则细小而伏可类也。迟者为寒则徐缓涩结之属可类也。数者为热,则洪滑疾促之属可类也。虚者为不足,则短濡微弱之属可类也。实者为有余,则弦紧动革之属可类也。此皆大概,人所易知。然即六者之中,复有相悬之要,则人或不能识,似是而非误非浅矣。夫浮为表矣而凡阴虚者,脉必浮而无力,因真阴脱于下,而孤阳浮于上,是浮不可以概言表,而可升散乎!沉为里矣,而凡表邪初感之盛者,阴寒束于皮毛,阳气不能外达,则脉必先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而可攻下乎!迟为寒矣,而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而可温中乎!数为热矣,而凡虚损之候,阴阳俱亏,气血败乱者,脉必急数,愈数者愈虚,愈虚者愈数,是数不可以概言热,而可寒凉乎!微细类虚矣,而痛极壅闭者,脉多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而可骤补乎!洪弦类实矣,而真阴大亏者,必关格倍常,是弦不可以概言实,而可消之乎!乃知诊法于纲领之中,而复有大纲领者存焉。设不能以四诊相参,而欲孟浪任意,未有不覆人于反掌间者。
霍乱加减理中汤(《良方》)
人参干姜白术(各三钱)甘草(炙,一钱)
水二盅,煎一盅,不拘时服。
若为寒湿气所中者,加附子一钱,名附子理中汤。
若霍乱吐泻者,加橘红、青皮各一钱半,名治中汤。
若干霍乱心腹作痛,先以盐汤少许频服,候吐出令透,即进此药。
若呕吐者,于治中汤内加丁皮、半夏各一钱,生姜十片煎。
若泄泻者,加橘红、茯苓各一钱,名补中汤。
若溏泄不已者,于补中汤内加附子一钱;不喜饮食,水谷不化者,再加砂仁一钱。
若霍乱呕吐,心腹作痛,手足逆冷,于本方内去白术,加熟附子,名四顺汤。
若伤寒结胸,先加桔梗、枳壳等分,不愈者,及诸吐痢后胸痞欲绝,心胸高起急痛,手不可近者,加枳实、白茯苓各一钱,名枳实理中汤。
若渴者,再于枳实理中汤内加栝蒌根一钱。
若霍乱后转筋者,理中汤内加火石膏一钱。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官桂一钱半。肾恶燥,去术;恐作奔豚,故加官桂。
若悸多者,加茯苓一钱。
若渴欲饮水者,加白术半钱。
若寒者,加干姜半钱。
若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钱。
若饮酒过多,及啖炙爆热食,发为鼻衄,加川芎一钱。
若伤胃吐血,以此药能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只用本方。
二香散(《良方》)治暑湿相搏,霍乱转筋,烦渴闷乱。
藿香白术浓朴陈皮茯苓半夏紫苏桔梗白芷香薷*连扁豆(各一钱)大腹皮甘草(各半钱)
水二盅,姜五片,葱白三根,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香薷散(《活人》)治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郁中焦,名为霍乱。此皆饱食多饮,复睡冷席,外邪内积,结而不散,阴阳二气,壅而不反,阳气欲降,阴气欲升,阴阳交错,变成吐痢,百脉混乱,荣卫俱虚,冷搏筋转,皆宜服此。
浓朴(去皮,姜汁炒)*连(姜汁炒,各二两)香薷(四两)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煎,不犯铁器,慢火煎之。兼治不时吐痢,霍乱,腹撮痛,大渴烦躁,四肢逆冷,冷汗自出,两脚转筋,痛不可忍者,须井中沉令极冷,顿服之乃效。
桂苓白术散(《宝鉴》)治冒暑饮食所伤,传受湿热内盛,霍乱吐泻,转筋急痛,满腹痛闷,小儿吐泻惊风,皆宜服此。
桂枝人参白术白茯苓(各半两)泽泻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一两)滑石(二两)
一方,有木香、藿香、葛根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或新汲水姜汤下亦可。
桂苓甘露饮(《宝鉴》)流湿润燥,治痰涎,止咳嗽,调脏腑寒热呕吐,服之令人遍身气液宣平,及治水肿泄痢。
肉桂藿香人参(各半两)木香(二钱半)白茯苓(去皮)白术甘草泽泻葛根石膏寒水石(各一两)滑石(二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冷水任调下。
六和汤(见伤暑。)
苏合香丸(见卒中。)
除湿汤(见中湿。)
诃子散(《三因》)治老幼霍乱,一服即效。
诃子(炮,去核)甘草(炙)浓朴(姜制)干姜(炮)神曲(炒)草果(去壳)良姜(炒)茯苓麦芽(炒)陈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候发不可忍时,用水煎,入盐少许服之。
七气汤(《三因》)治七气郁结五脏之间,互相刑克,阴阳不和,挥霍变乱,吐痢交作。
半夏(汤泡)浓朴白芍药茯苓(各二钱)桂心紫苏橘红人参(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吴茱萸汤(《良方》)治冒暑伏热,腹痛作泻或痢,并饮水过度,霍乱吐泻,其证始因饮冷,或冒寒,或忍饥,或大怒,或乘舟车,伤动胃气,令人上吐下泻并行,头旋眼晕,手脚转筋,四肢逆冷,用药迟慢,须臾不救。
吴茱萸木瓜食盐(各半两)
上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药煎至二升以下,倾一盏,冷热随病患服之。卒无前药,用枯白矾为末,每服一大钱,沸汤调服。更无前药,用盐一撮,醋一盏,同煎至八分,温服。或盐梅咸酸等物皆可服。
通脉四逆汤(见泄泻。)五苓散(见消瘅。)四逆汤(见厥。)平胃散(见中食。)建中汤(见伤寒吐。)
建中加木瓜柴胡汤平胃散加木瓜亦可。
桂枝(二两半)芍药(二两)甘草(一两)胶饧(半升)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木瓜柴胡(各五钱)
每服一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去渣,下胶饧两匙服。
四君子加白芍药高良姜汤
四君子汤(各一两)白芍药良姜(各五钱)
同前法煎服。
四君子加姜附浓朴汤
四君子汤(各一两)生姜附子(炮)浓朴(姜制。各三钱)
同前法煎服。
建中加附子当归汤
桂枝(一两)芍药(二两)甘草(半两)胶饧(半升)附子(炮)当归(各三钱)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同前法煎。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来复丹(见中暑。)神保丸(见伤饮食。)养正丹(见气。)四顺汤即理中汤倍加甘草。十补散即十全大补汤。
木瓜汤(《直指》)治吐泻不已,转筋扰闷。
酸木瓜(一两)茴香(二钱半,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洗七次)甘草(炙,二钱)
上锉散,每四钱,姜五片,紫苏十叶,空腹急煎服。
止渴汤(《良方》)
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茯苓(去皮)桔梗栝蒌根葛根泽泻甘草(炙。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蜜汤调下。
增损缩脾饮(《宝鉴》)
草果乌梅甘草砂仁(各四两)干葛(二两)
每服五钱,生姜五片同煎以水浸极冷,旋旋服之,无时。
茯苓泽泻汤(《三因》)
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甘草(炙)桂心(各二两)白术(三两)
每服四钱,生姜三片同煎,食前服。一方,有小麦五两。
麦门冬汤(《良方》)
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橘皮白术(各一钱半)人参小麦甘草(炙,各一钱)
水二盅,生姜五片,乌梅少许,同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白术散(《良方》)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保养衰老,及治酒积呕哕。
白术茯苓(去皮)人参藿香(各半两)葛根(一两)木香(二钱半)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如烦渴,加滑石二两,甚者加姜汁,续续饮之,无时。
乌梅散(《良方》)
乌梅肉(微炒)*连(去须,微炒)当归(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脐)熟艾(以上各七钱半)阿胶(捣碎,炒令燥)肉豆蔻(去壳)赤石脂(以上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为细末,不拘时,粥饮调下二钱。
*连丸(《良方》)
*连(去须,微炒)*柏(微炒)浓朴(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以上各七钱半)当归(微炒)干姜(炮裂)木香(不见火)地榆(以上各半两)阿胶(捣碎,炒*燥,一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粥饮送下。
止血汤(《良方》)治霍乱下焦虚寒,或便利后见血。
当归(焙)桂心(去粗皮)续断(各三两)生地*(焙)干姜(炮制。各四两)阿胶(炙令燥)蒲*甘草(炙。各二两)
上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服。
赤石脂汤(《良方》)治霍乱下焦热结,或痢下脓血烦痛。
赤石脂(四两)升麻白术(各一两半)乌梅(去核,炒干)干姜(炮裂。各一两)陈廪米(微炒)
栀子仁(各半两)
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浓朴汤(《良方》)治干霍乱。
浓朴(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枳壳(去瓤,麸炒)高良姜槟榔朴硝(各七钱半)大*(炒,二两)
上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
活命散治脾元虚损,霍乱不吐泻,腹胀如鼓,心胸痰壅。
丁香(七粒)菖蒲根(半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半两)盐(一合)
上锉碎,用童便一盏半,煎一盏,分二次温服。
冬葵子汤(《良方》)治干霍乱,大小便不通,手足俱热,闷乱。
冬葵子滑石(研)香薷(各二两)木瓜(一枚,去皮瓤)
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二盅,煎一盅,温服,日四五服。
人参散(《大全》)治脾胃虚寒,霍乱吐泻,心烦腹痛,饮食不入。
人参浓朴(姜制)橘红(各一钱)当归干姜(炮)甘草(炙。各五分)
上用枣,水煎服。
人参白术散(《良方》)治脾胃虚弱,吐泻作渴,不食。
白术茯苓人参甘草(炒)木香藿香(各五分)干葛(一钱)
上用水煎服。吐甚,加生姜汁频饮之。
木瓜煎(《良方》)治吐泻转筋,闷乱。
吴茱萸(汤炮七次)生姜(切。各二钱半)木瓜(木刀切,一两半)
每服二三钱,用水煎。
吐痢*芩加半夏生姜汤(仲景)
*芩(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三两)半夏(半斤)生姜(四两)大枣(二十枚)
上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芩汤(《外台》)
*芩(二两)人参干姜(各三两)桂枝(一两)半夏(半两)大枣(十二枚)
上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理中丸(见痞。)
六一散即益元散。(见伤暑。)
水煮金花丸(洁古)治风痰。
半夏(汤洗)天南星(洗)寒水石(烧存性,各一两)天麻(半两)雄*(一钱半)白面(四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先煎浆水沸,下药煮令浮为度,漉出,生姜汤下,食前。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