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组合而成,临床运用颇广。本文以该方为例,从产后风、胃痞、肩周炎三个方面介绍了名老中医伍炳彩的临床运用经验,并附以医案。
产后风案
李某,女,30岁。产后恶寒恶风1年余。现症:头晕,两侧太阳穴处按压痛,平素易汗出,恶风,汗出后尤甚,恶寒,着厚衣不解,四肢末端发冷,偶有筋骨疼痛,悲伤欲哭,食欲不振,夜寐尚安,大便畅,小便尚利;舌质淡红,边有浅齿痕,苔薄*;脉稍弦欠流利,右寸浮,两关略旺。西医诊断:神经官能症。中医诊断:产后风。予柴胡桂枝汤加减,药用:柴胡10g,半夏10g,*参10g,*芩6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2片,大枣1枚,炙甘草6g,炒谷麦芽各10g,浮小麦15g。7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日1剂。
二诊:头痛及怕风怕冷减轻,食欲改善,情绪好转,头晕未见明显好转,舌质淡红,边有浅齿痕,苔薄*,脉稍弦,右寸略浮,两关略浮旺。上方加蔓荆子10g,藁本6g,7剂。
三诊:头晕头痛消失,怕风怕冷基本解除,四肢筋骨无不适,纳寐可,二便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稍弦,两关略浮。予上方续服7剂,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妇人产后腠理大开,易受外邪袭扰,容易出现怕风怕冷、筋骨不适、情绪低落、纳食不佳等产后风症状。案中患者有两侧太阳穴处按压痛、悲伤欲哭、食欲不佳,当属少阳之证,恶寒恶风、筋骨不适、寸脉浮,当属外感表证未解,故应从表里双解入手,投以柴胡桂枝汤加味,通阳解肌,和解表里。另外,案中甘麦大枣汤为伍老用治妇人悲伤欲哭的常用方,蔓荆子、藁本为伍老治疗头晕不适的经验药对。
胃痞案
张某,女,27岁。胃脘部隐痛1年余。现症:胃脘部时作隐痛,食欲欠佳,饭后脘腹胀满,恶心欲呕,恶风寒,易汗出,近来常感全身酸痛不适,腰酸,经前两乳胀痛,大便偏稀;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稍弦,寸脉浮。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10g,半夏10g,*参10g,*芩6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1枚,生姜2片,熟地*10g,厚朴10g,枳壳6g,陈皮10g,焦三仙15g。7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日1剂。二诊:胃脘胀痛有所好转,全身酸痛及恶风寒大减,大便转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稍弦,寸微浮。予上方去厚朴,7剂。
三诊:仅有轻微饭后脘腹不适,为巩固疗效,续服20余剂,嘱平时可食小米粥以养脾胃,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
按:《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胆气不舒可犯胃土。胆胃同属六腑,同居中焦,从经脉而论,胆与胃之经脉,皆从缺盆下胸中,贯膈,故两者联系紧密,胆汁疏泄正常,则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在病理状态下,胆气郁结太过,则克害胃土。本案中胃脘胀痛、纳差、恶心欲呕,乃胆胃不和之证,汗出恶风寒、全身酸痛、寸脉浮,乃太阳表证。因此,本案当属太阳、少阳合并,胆胃不和,兼有太阳表证未解,故予柴胡桂枝汤加味,和解表里,调和胆胃,其中枳壳、陈皮为伍老用于行气除滞的常用药对。
肩周炎案
王某,女,56岁。双侧肩关节疼痛不适2年余。现症:双侧肩关节痛不可举,颈项僵硬酸胀,两侧太阳穴处胀痛,两胁稍胀,恶风寒,纳寐可,二便平;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寸浮,左关略旺。西医诊断:肩周炎。中医诊断:肩周炎,痹证。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10g,半夏10g,*参10g,*芩6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2片,大枣1枚,炙甘草6g,熟地*10g,桑枝10g,海桐皮10g。7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日1剂。
二诊:双侧肩关节疼痛有所好转,恶风寒减轻,时有腰酸,劳累后尤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寸微浮。予上方加桑寄生15g,怀牛膝10g,7剂。
三诊:诸症均较前减轻,守上方续服30余剂而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
按:肩周炎是一组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多见于有常年体力劳动史的病患,近年来也多见于常年在办公室工作的上班一族或是过度户外锻炼的人群。《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故卒然而痛。”经脉不利,不通则痛,肩周炎多由肩部经脉失养、血行不畅、经脉阻滞而成。本案中患者双侧肩关节疼痛、颈项僵硬,太少两经循行于此,而恶风寒、寸脉浮则属于表证未解之证。因此,本案当属风寒之邪痹阻太阳、少阳,经脉不利之证,故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其中桑枝、海桐皮为伍老用于祛风解表、通络止痛的常用药对。
温馨提示:若文中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西药等仅供专业医学人士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经方大师网,转载旨在传播中西医学知识。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