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慢慢听,静心享受阅读的过程吧)川乌头的侧根(一称为子根)就是大名鼎鼎的“附子”,其具有强大的激发真气的作用、效力迅猛,听说使用不慎则其毒性有害。尽管如此,从古至今的医家都将其列为中药四大王牌当中(另外仨为人参、地*、大*),灵活用之者大有人在,为了掌握用量用法而亲自试药的医师非常多。仁心、仁术,猛药在能细嗅蔷薇的人手中、能起沉疴。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问过中药老师一句话,“长在南方的附子还会有如此强的温阳效果吗?”老师笑笑没回答我,现在想想、我问的好傻,老师得跟一个小白讲多少知识才能讲明白,这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写在前面
乌头属是一个盛产大毒植物的属,也是药用植物分布最多的属。全世界共有种乌头属植物、我国约36种用来入药,其中就有本次一同讨论的“俩兄弟”:北乌头(草乌)、乌头(川乌、附子)。为何川乌才能产附子?乌头和附子的效用不同在哪里?……本文将通过阐述附子(见下图为附子饮片)及其所在植株,借机一起看看草乌和川乌植株的不同,通过格物和总结古籍,一窥温阳大法之妙。
(图片来自网络,附子去皮炮制后)
阐述附子之前,必须重申乌头、附子之毒使用的禁忌,并且,请在医师指导下开具汤方服用:生品忌内服;孕妇慎用;十八反中乌头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十八反配伍治病者需中医师复签确定。
还不明白小熊是如何分析中药的请看前篇:
妄想一弹:植物为什么可以做药
理论二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有趣三弹:植物的采摘时间、部位对药性的影响
结束四弹:中药炮制如锦上添花
环境生长与格物
GROW
(图片来自网络,作者冬凌草专业号)
不论是附子还是乌头,都是乌头植株的根部,其区别要从这种植物根部的生长方式说起。草乌的根,如下图,植株通过每年的枯萎与新生,在逐步“挪窝”,非常像人类的三代同堂、人口迁徙。因为草乌家族“计划生育”、侧根并不多,大多和母根保持同等身材,像胡萝卜一样的体型。
(图片来自PPBC徐伟超拍摄草乌)
(图片来自网络草乌根如萝卜的身材)
而川乌则“开放多胎”、子孙孙孙(圆咕隆咚的孙)……本来野生的“孙”也没那么多,人工种植很注意裁剪枝芽、定时施肥、定时去掉小孙保留大孙,也就能见到一个母根围着特别多的子根。因为入药有价格差异(尤其是在道地),子根(附子)价格远贵于母根(川乌)。但如在江油,当年夏至过后、不采附子,不上几日它们就会在土中腐烂;采了如果没有及时炮制保存,也会发霉烂掉。就像被风吹红的炭火,红热很快就燃尽变灰。
(图片来自网络川乌)
有趣的是,乌头的根、本身可以被制作成土农药。其之所以作为农药,并不是因为它能杀死害虫,而是能“快速催熟”虫子,让其快速“变态发育”到不靠啃食植物为生的阶段。此乃“不杀之治”,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乌头根(包括乌头和附子)有促“生、化”之机的作用(注意哦不只是“生”,还有“化”字哦)。
(图片来自PPBC王根云拍摄乌头附子)
(图片来自网络,附子)
鲜附子洗干净切下须根,其外表看起来像是“流星锤”,见上图。掰开后可以看到棕黑皮应乾卦(乾刚为阳金)、白色充盈全根内部的为淀粉应兑卦(兑白为阴金),见下图。要不知道是大辛大热的附子,会以为是菱角的亲戚,这时候是附子最毒(最hot)的时候哦。
(图片来自网络新浪博客“古方良药”)
从川乌之名可以知道,产附子的植株生于四川,而附子道地则是四川江油。在当年疫情未来之时,许多中医慕名前往江油,写下许多文章,这让我们能亲近附子的家乡的同时,能对当下附子炮制有更细致的了解(详情可百度搜索文章:慎防附子炮制陷阱,论制附子的不良加工,作者杜厚毅、何家瑜)。纯资本没有仁心,而运用资本去行仁术的人才是最难得的,就如同文中所述,错不在附子。原以为天地人三品的分类是“以作用分”,现在总感觉、人之摆布能主宰其用之善恶,也许是神农将附子归为下品的原因。
江油附子种植时,种根(乌头)是由海拨更高的北川、青川等地培育,所以戏称“江油附子青川种”。前面我们讨论过几个高原草药,在高原培种能让根部“蓄力”,将来生发力得到增强。
为了保证子根(附子)肥壮,生长过程中需要一棵棵去顶、摘腋芽、修根,这样数次操作,特别耗费人工。为了提高效益,同时避免连茬病害(病原菌累积严重,土壤变劣,土壤含盐量及PH失衡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加重,并逐渐向表层聚集,造成表土层板结、理化性恶化,PH值增高,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附子多与水稻、玉米、茄子等其他植株“间种”。下图是江油附子田地“间种”的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新浪博客“古方良药”)
据说江油的附子是冬至时节栽种(一阳生)、夏至时节采收(阳尽一阴生),尽得天地之阳。也有很多入药的饮片附子并不是按这个节律种采,但也就没了“过时即烂”的现象,这从侧面暗示江油按节律种采的附子“生机最盛”、阳盛极而阴无位以生,其他附子虽藏生机却有余阴。
而江油之地,地处西南坤位,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夏热冬暖、四季分明,暑期长,雨热同步。火伏于坤土之中,大辛大热藏于淀粉面面之中,正是郑钦安所言“伏火”的要义:热起旋即散开,有一层薄土复于其上,便能藏火于其中。虽然郑钦安所言,是在阐述用药之时使用至甘之品(炙甘草)与附子同用时的效果,但附子本身就生于坤地,何尝不是“伏火”以生、藏天地之阳呢?
(图片来自网络封面图附子)
草乌的子根形与母根相同,单生而长,蓄藏所得阳气以生来年之茎;川乌的子根多生而圆润(坤形),像极了潜藏阳气于坤土、母根绑了一身的钱袋子的感觉。更有趣的是,这“钱袋子”过时即烂,根本不是为了将来向上生长茎来储备动能的。所以单论附子,这是蓄存天地之正阳,大辛大热,入药为激发人身之真阳,灵动而不存于物。也正是因此,道地农民会用胆巴先泡刚出土的泥附子,以苦为阴、作对纯阳的保存用。
而论乌头,是化天地之阳气的地方,它需要这阳气、也是植株生长所需,我们可以通过它地面植株的形态,来观察其作用效果和位置。我们先看看全株乌头的外貌,这里不去故意区分草乌、川乌的品种(其植株形态虽会有少许不同,近亲嘛,区别在叶子形态、花带不带毛)。
(图片来自PPBC朱仁斌拍摄乌头)
乌头植株喜凉爽湿润环境,耐寒,冬季地下根部可耐-30℃左右的严寒,按照以往的认知,能耐如此严寒的,根应深入土地达30cm以上才行,但乌头的根不深、却能耐寒,足见其阳气之充盛。需要充沛水分但又怕涝(需要流动水)。
(图片来自PPBC周繇拍摄吉林草乌苗)
茎略呈“之”字型,粗而肉质,基本直冲向上,最高可达2m。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先阳后阴)。茎下部叶有长柄,在开花时枯萎。
(图片来自PPBC朱鑫鑫拍摄乌头的茎)
苗生之时先茎后叶,茎长之时,分叉处能继续生茎叶,见下图。
(图片来自PPBC陈宏宇拍摄)
叶基部发红,叶互生、革质(巽有红络生,且革质为木部的增厚,象:入血疏通)。叶(草乌叶)味辛、涩,平性,有小毒,具有清热,止痛的入药功效。
(图片来自PPBC曾商春拍摄)
总状圆锥花序,萼片紫蓝色有毛,非对称形萼片,细能看到紫色脉络神似人体细微毛细血管。川乌植株6-7月开花,即采附子会在花期之前。
(图片来自PPBC田琴拍摄)
果期7-8月,蓇葖果也有脉络,象一个个小虫虫抱紧紧(莫名被萌到)。
(图片来自PPBC甄爱国拍摄)
蓇葖果剖开会看到很特殊的籽,它看起来和我们见过的籽都不同,像是有动物生命一般,种子长约2.5毫米,淡白绿色,扁椭圆球形,沿棱具狭翅,只在一面生横膜翅。采种后,当年秋季11月上中旬(立冬前后)播种,必须在高山土壤封冻前播种完毕(打破种子的休眠需要在15℃以下的低温20天以上)。至第2年冬天即可挖取块根。
(图片来自PPBC朱鑫鑫拍摄)
综上,乌头为川乌、草乌植株采摘当年的母根,其能忍受零下30℃的低温,并供给植株直窜2m的能量,其阳气可入分肉之间、先温通大动脉,照顾中等大小动脉、疏通筋膜,入动静脉网温煦,最终将阳气推送、直达肌表。整个过程覆盖了后天八卦中、从“艮——震——巽——离====》藏于坤”的整条线路,起于艮终于坤。而附子,则是在坤中之乾,藏于兑中,如日中天。
还有很多植物形态类似的,为何没有这么强的转化阳气的功能?这便是植物种属自带的基因(神)决定的事情了。
历代医家评述按
COMMENTS
《雷公炮炙论》:若附子,底平、有九角、如铁色,一个个重一两,即是气全,堪用。屋下午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于中一宿,至明取出,焙干用。夫欲炮者,灰火勿用杂木火,只用柳木最妙。若阴制使,即生去尖皮底,了,薄切,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晒令干用。凡使,须阴制,去皮尖了,每十两,用生乌豆五两,东流水六升。
《千金翼方》: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
《本草经集注》:附子以八月上旬采也,八角者良。凡用三建(附子、乌头、天雄),皆热灰炮令折,勿过焦,惟姜附汤生用之。
《本草纲目》:得蜀椒、食盐,下达命门。
《新修本草》:俗方动用附子,皆须甘草,或人参、干姜相配者,正以制其毒故也。
《本经逢原》:若欲久藏,须同灶灰入罐中,置近火处,庶可经久。
《本草备要》: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能引火下行,亦有津调贴足心者。入八味丸内,亦从地*等补阴)。治三阴伤寒(吴绶曰∶附子阴证要药……若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治风寒湿痹,为风家主药,发汗又能止阴汗。侧子散侧旁生,宜于发散四肢,充达皮毛,治手足风湿诸痹。
《本草蒙筌》:亦堕妊娠,更消痈肿……专补上焦阳虚,善治一切风气。
《冯氏锦囊秘录》:全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气,兼得乎天之热气,故其气味皆大辛大热,微兼甘苦,而有大毒。气浓味薄,阳中之阴,降多升少,浮中有沉,无所不至,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三焦,兼入足少阴太阴经,其性走而不守,为峻补元阳,而除风寒湿三邪之要药。
《顾松园医镜》:入脾、肾二经……补下焦之阳虚,除脏腹之沉寒……退阴寒,益阳火,兼除寒湿之圣品。得肉桂则入命门,益相火,引人参挽回散失之元阳,同生姜发散在表之风寒,佐白术善除寒湿,得甘草能缓热性。《本草求真》:补命火逐冷厥……味辛大热。纯阳有毒。其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
《本草新编》:盖附子无经不达,得其气而不必得其味,入于经而不必留于脏,转能补气以生气,助补血而生血,而不至有增火增热之虞,反成其健土关胃之效也……夫人参得附子则直前,无坚不破;附子得人参则功成,血脉不伤。
《得配本草》:雄壮悍烈之性,斩关夺门之气,非大寒直中阴经,及真阳虚散几脱,不宜轻用。引补气药,追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祛除在里之冷湿。
《长沙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暖水燥土,泻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续将断之阳根。治手足厥冷,开脏腑阴滞,定腰腹之疼痛,舒踝膝之挛拘,通经脉之寒瘀,消疝瘕之冷结。降浊阴逆上,能回哕噫,提清阳下陷,善止胀满。
《本草经集注》:地胆(像蚂蚁的虫子,又名元青)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芪、人参、乌韭。
《本草备要》:中其毒者,*连、犀角、甘草煎汤解之,*土水亦可解。
《本草蒙筌》:忌豉汁,恶藜芦。反半夏、栝蒌,暨贝母、芨蔹(白芨、白蔹),远志为使,诸经通行。
《本草新编》:用之当,则立刻重生;用之不当,则片时可死。
《本经逢原》:凡中其毒,生莱菔汁及*连解之。
按:
附子以八角、大头为好,制存用灰、近火。《本草备要》“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已尽述其性;《本草求真》“其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已尽诉其用。如不搭配诸药诸法,单用附子如与人“点灯煽火”,擅治阴证;而只有用至甘之剂配合之,才有覆灰以伏火的慢补阴阳之妙用。
古人也有畏惧附子者,他们给我们提出了“不会用,等同杀人”的警告。除了上述古籍,我们还可从郑钦安著作、李可老中医的著作中,汲取更多的使用附子的经验。
禁忌谨记,尤其是孕妇忌用;解毒方法谨记,需小心使用大刀。当然,因为中药制法和资本的急功近利,附子也许暂时难有古时鼎力之用,反而毒性增加。但越来越多的人会用附子了,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