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七问小柴胡汤君子和而不同
TUhjnbcbe - 2022/3/31 15:06:00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广州中医院华成坤

小柴胡汤出自哪里?

小柴胡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此书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年,当时诸葛亮还很年轻,正在隆中耕读,距离刘备三顾茅庐还有两年,而此时的仲景50岁上下,已登上了医学的巅峰,其继承了《*帝内经》等医学经典理论,在《伤寒杂病论》里创立了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为中医的辨证论治奠定坚实基础,此书后来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的四大经典,占了一半。

由哪些药物组成?

小柴胡汤的组成有:柴胡半斤,*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剂量是汉制,而不是现代剂量,那汉代一两等于现在多少克,学界还存在一定争议,现在较主要的观点是《伤寒论》的一两约为13.92克或15.克[1],当时用的还是十六进制,即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就是八两;

第二,现代中药处方习惯是一付药煎一至两次,上面用量相当于现在的三付药一起煮,煮好的药液分三次服用。

小柴胡汤仅七味药,其中柴胡为君药,这里就再聊聊柴胡:柴胡作为中药使用,有很长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柴胡就已应用于临床,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学专著《五十二病方》,出土于马王堆汉墓,在这本帛书中,即有使用柴胡和醋一起煎服治“痈”的记载。而在其后的《神农本草经》将柴胡的临床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生山谷。”后世一些医家在融会贯通仲景柴胡类方的基础上,形成“柴胡派”,通治内外妇儿。

药用柴胡,古今品种都很复杂,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柴胡,有两种基原,分别是“北柴胡”和“南柴胡”,一般认为,“北柴胡”是古今柴胡的主流品种[2]。

北柴胡饮片

小柴胡汤组成

煎煮服方法有什么特点?

小柴胡汤的煎服方法为: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PS:这里的斗和升也不是现在的斗和升,较通行的观点认为,东汉一升约为现在毫升[1],十升为一斗,也就是相当于三付药用毫升的水煮成毫升,一天服用三次,一次毫升,而现代一般是一付药煮两次,然后服用两次;相同的是古今一次的服药量是差不多的。)

《伤寒论》小柴胡汤的煎煮水量经过两次减半:第一次是群药同煎时先减半,由一斗二升减为六升;第二次减半是去掉药渣后,再煎煮减半,由六升减为三升。

煎煮方法较为特别的是去滓再煎,为什么要这样煎煮呢?通过这种特殊的煎煮方法,调和了药性,最大最直接的的好处就是比不去滓再煎的效用增强,最大的发挥小柴胡汤的和解能力。

因为小柴胡汤的组成与目的就决定了其煎煮方法的与众不同:组成有寒有热,有厚有薄,有甘有苦,非去滓再煎难以调和;且用小柴胡汤的目的是和解少阳,非去滓再煎难以实现。

只能治感冒发烧吗?

好像在大家的印象中,小柴胡汤只是治感冒发烧的。这是很片面的:

01

小柴胡汤不是所有的感冒发烧都能治,如风寒重或风热重的感冒,湿重的感冒等都不能治,只能治“少阳证”的感冒发烧;

02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很广,主要的是能治疗具“少阳证”的各种疾病,少阳证主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八证,也称“柴胡八证”。

总的来说,小柴胡汤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之功,主治伤寒少阳证,还可用于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疸等等内外妇儿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值得注意的是,“少阳证”的疾病是禁用汗吐下法的。

“小柴胡汤事件”

为什么出现在日本?

日本在上世纪末有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只看西医诊断,不加辨证长期使用小柴胡颗粒制剂,年1月~年12月,共例出现间质性肺炎的不良反应,并有22例死亡病例。生产商津村顺天堂破产,其社长被判刑,史称“小柴胡汤事件”。

“小柴胡汤事件”出现在日本有很多因素,包括不当的联用西药等,但核心因素是走了“废医验药”的路子。日本虽然在以前系统学习中医,但后期却抛弃中医的精髓,按西医药的方法来认识和使用中药,虽然从中国以各种渠道获得优质中药材,但“汉方”在日本真正会使用的人很少,多是有“形”而无“神”,如此下去,必然是离医道愈远。值得警惕的是,国内也有部分中医药业者,也在重走日本“废医验药”的路子。庆幸的是,国内一大批有识之士直指“废医验药”的弊端,大声疾呼发展中医药,要遵循中医药自身的规律。

小柴胡汤的精髓在哪?

精髓在于药味根据病证的变化而加减,是“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精神的典范。先看一下《伤寒论》关于小柴胡汤的加减:

表1:小柴胡汤兼证及其药味加减

兼证

减去

添加

若胸中烦

而不呕者

半夏、人参

栝楼实(注:瓜蒌)一枚

若渴

半夏

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注:小柴胡汤原方有人参三两,在此再加一两半),栝楼根(注:天花粉)四两

若腹中痛者

*芩

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

大枣

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

小便不利者

*芩

茯苓四两

若不渴,

外有微热者

人参

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

人参、大枣、生姜

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可以看出,药味加减以及药物剂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不是大概如此就可以。

举个例子,有一患者表现为小柴胡汤证兼心下悸和小便不利,如果还是使用小柴胡汤原方,而不是去*芩加茯苓,那么,除了用药的效果不好,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PS:以上药物剂量为汉制,药方不涉及用药建议,仅供理论探讨。)

小柴胡汤体现了

中国人的什么思想?

《论语·子路篇》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文解字》:“和,相应也。”我们都讲天人相应,虽然天与人属性不一样,但可以做到协调的(.6.17,时值中国三名航天员正式入驻“天和”空间站,特纪念之)。

五味调和才是佳肴,酸苦甘辛咸,如仅有酸味,就可能会吃出问题;此外,什么都一锅熟,也不是美味佳肴。

五音调和才是好音乐,宫商角徵羽,如只有宫音,就不是音乐;还有,五音不相应、不协调,听起来也会头痛。

对于中药药方来说,也是这个理,没有章法的堆砌中药,也不是药方;好的药方,不仅内部结构和谐相应,更与人的身体病证相应,才能药到病除。

小柴胡汤用治少阳证,和解少阳,为中医“和”法的代表,在其配伍上也可看出一二:柴胡散少阳之邪,*芩清少阳之热,一散一清,少阳枢机和畅;半夏和胃降逆止呕,散结消痞,人参、甘草补中益气,此三药攻补兼施,即攻补协调;大枣安中养脾,配伍生姜温胃散寒,又使大枣补而不腻,从而营卫调和;加上其特殊的去滓再煎的煎煮方法,使整个方各药“相应”。

因此,小柴胡汤配伍与煎煮方法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和”的思想。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本文为“PSM药盾公益”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广州中医院唐洪梅二审专家:医院胡松

参考文献:

[1]范吉平,程先宽主编.经方剂量揭秘[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9:52-62.

[2]谢宗万.中药品种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

-END-

搜柴胡相关的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问小柴胡汤君子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