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麻城文学微刊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诗友会‖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诗联年度热帖‖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链接卷一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作者简介
汪芳记,男,医疗工作者;湖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发省市报刊杂志,曾获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著有作品《枕霞集》。
汪芳记
一直以来,中医经络的面纱没有被揭开,经络是什么也不确定。它触之无形,而无处不在,神秘又神秘。在中医理论中,经络像大地上的江河沟渠,经为主干,络为枝节,纵横交构,形成致密的蛛网,像血管,像神经,又不是血管,又不完全是神经。中医被称为神奇或让人疑惑,多少与经络的不可触摸有关。但经络确信存在,并且用这种理论来指导临床效果真切。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无数次验证。这种验证不仅仅针灸可以,引经药也可以。
引经药权威的解释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种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特殊的亲和作用。利用这种药物的亲和性,可以让其它药物在欲达到的病变部位发挥更好或特殊的治疗作用。通俗一点,引经药就像鬼子进村时带路的汉奸,也像风景名胜区的地导。人体有十二正经,十二正经相当于长江、*河,人体还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相当于汉水、淮水,人体更多还有像大地上的沟渠河汊,沟渠河汊就是络脉。它们如环无端,内通脏腑,外接肢节,连贯全身,让人体成为密集而又有序的“电网”。单以头部论:太阳经,分布在后脑勺至项部;阳明经,分布在前额、眉棱部;少阳经,分布在头的两侧,包括耳部;厥阴经,分布在颠顶,还与眼睛相连。另外还有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一个循行在身前正中,一个循行在身后正中,交汇于颠顶“百会穴”,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经络在人头部横穿纵行,中医治疗头痛就特别讲究药物引经,头痛部位不同,引经药也不同。发生在太阳经部位的,就用羌活、蔓荆子;发生在阳明经部位的,就用白芷、知母;发生在厥阴经部位的,就用吴茱萸、藁本;发生在少阳经部位的,就用柴胡、*芩。同样一个头痛,细分这些子丑寅卯,这就是中医特色。虽然不如一片去痛片简单,但不像去痛片只四个小时效力。正是这些“地导”的力量,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发挥引经作用,对于这些药物来说,只是业余工作。它们有更多自己的职能。譬如接下来讨论的柴胡。
在常用三四百味草药中,柴胡算是明星药物。自从张仲景六经辨证以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阳证后,柴胡就成了医生瞩目的药物。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含柴胡方剂不少,而且这些方剂多数由小柴胡汤变生,如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些变生的方剂还有一个特点,除了方中主药柴胡和*芩外,其它的药都随证加减。这也说明柴胡和*芩作为少阳经的引经药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所以,柴胡很早就被披上“和解少阳(表里)”的外衣,游刃有余地活跃在医生笔下,为此历史上还诞生不少“小柴胡先生”或“柴胡先生”。所谓“小柴胡先生”或“柴胡先生”,就是因为医生喜欢用“小柴胡汤”或“柴胡”而被人以名冠之。从前我认识一个桑菊饮先生,他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甚至伤食,无论寒热都喜欢以桑菊饮加减,最后得到这样一个雅号。喜欢用柴胡的身边也有,张仲景说过,“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有些医生就是抓住这句话,把小柴胡汤用得圆活灵转。
柴胡以根入药,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归纳起来,柴胡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和少阳,解寒热,无论内伤还是外感,只要有柴胡证,都可以,与*芩一起用。二是升清阳,举陷下。柴胡性轻清,主升散,能够鼓舞人体的阳气向上。中医的观点,像子宫脱垂、直肠脱垂、胃下垂之类的病,就是因为气虚无力上举,不能承重不说,还下陷,所以就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补中益气汤有两味重要辅助药就是柴胡、升麻,无此药就失掉了举中气的作用。三是疏肝解郁,条达肝气。柴胡味辛具行散之性,性寒可清泻郁热,为调畅肝气之要药。中医关于“肝病”的概念,不仅仅是肝脏疾病本身,许多胃肠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病、内分泌功能失调等都与肝有关。在中医肝病中,肝失疏泄,肝气不舒又占相当比例,所以在疏肝理气中,柴胡常为医生的首选药物,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逍遥散都是临床常用方,这些方剂中柴胡不可或缺。研究表明,柴胡有改善肝功能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发生“小柴胡事件”。小柴胡事件的起因是日本人因为它能改善肝功能,就将汤剂制成颗粒没有节制地长期服用,最后导致有人出现间质性肺炎死亡,这事的责任其实不是小柴胡颗粒本身,而是日本人脱离中医辨证施治思想,见肝病不分青红皂白就使用,实际上是废医存药惹的祸,但最后被甩锅和蒙羞的还是柴胡们。近年来国内关于中药有毒的炒作,如安宫牛*丸中的朱砂、雄*含有重金属汞、砷的问题,汞、砷有毒不假,关键要合理应用。民谚“人信(砒霜)能治病,甘草害死人”,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一般认为,当柴胡用于解少阳寒热时,用量最大,疏肝解郁时中等量,用作升阳只需小量。大量、中等量、小量也没有严格规定,通常看法,柴胡3至6克为小量,9到12克为中等量,大量在15克或以上。并且每个医生的认知不同,剂量掌握也不一样。清代是中医温病学创立和鼎盛阶段。温病学有一个特点,非常重视人体阴液。叶天士曾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成为温病治疗“固护阴液”的经典名言,叶天士还说过这样一句: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叶天士的这两个观点对后世影响都很大。劫肝阴就是耗伤肝阴,让后世医生应用柴胡时心存芥蒂,总害怕烁伤肝阴。但后世对叶天士此论提出异议的也不少,认为不必画地为牢。即使在温病证中,只要不是阴虚火旺、真阴亏竭,有柴胡适应症该用还应该用。这让我想起《红楼梦》太医为林黛玉用柴胡的案例:黛玉孤苦伶仃,多愁善感又患肺痨经年,属于肝气郁滞、阴虚火旺体质,在第八十二回中,黛玉噩梦后半夜惊醒,感受外邪,导致咳嗽不止,并且痰中带有血丝,中医病机是肝气久郁化火灼伤肺络。第八十三回,贾琏请王太医来给黛玉诊脉。书中说,王太医吃了茶,提笔先写道: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养心脾。虽有补剂,未可骤施。姑拟“黑逍遥”以开其先,后用“归肺固金”以继其后。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
这是一则深具明清特色医案,有脉证、有辨析、有治法、有方药、有预后,论辩环环相扣,条理清晰。读明清医家留下的医案基本上都是这样,言简意赅。现代人古文素养远不如从前,这样的医案并不好写,即使勉强写出来有时也难免词不达意,当代中医更热衷于实用,所谓四大经典只是摆设。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学术,欲有所成,适度埋于故纸堆中必不可少,否则参天之树不知其根,怀山之水不知其源,即使医名如暴发户一下子爆发,也是沙上建塔,难以长存。当然这只是闲话。那个王太医写完脉案后接着开出了方子黑逍遥散。黑逍遥散是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地*的颜色深黑,故谓。逍遥散出自宋代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名方,其中主药之一就是柴胡。黛玉这样一个体质,王太医用柴胡,所以贾琏拿过太医递过来的处方开口就问:“血势上冲,柴胡使得么?”王大夫笑道:“二爷但知柴胡是升提之品,为吐衄所忌,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以鳖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所以《内经》说:‘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柴胡用鳖血拌炒,正是‘假周勃以安刘’的法子。”“周勃安刘”是用汉高祖的一个典故,汉高祖刘邦临死时身边人问国家大事谁可以托付?高祖说周勃,后来吕氏一族专权果然依靠周勃铲除,天下又回到刘氏中。鳖血甘咸,滋阴清热,以鳖血拌炒柴胡,取其疏肝之用,制其升发之弊,并且鳖血本身还有清虚热的功能。曹雪芹比叶天士约晚四十年,同在江南生活,不知曹雪芹是否也因为叶天士说“柴胡劫阴”而想到用鳖血制其发散。我记得我在某一次读《红楼梦》这段文字时还想过一个问题:既然怕柴胡伤阴,是不是可以将柴胡换成银柴胡?银柴胡清退虚热,治疗阴虚火旺肺结核比柴胡更合拍,现在再看脉证,还是曹雪芹高明,因为林黛玉的咯血,与她肝气久郁脱不了干系,银柴胡或许能退虚热,可是没有疏肝解郁的功能。此外,更关键一点,去掉了柴胡,方子也就不叫“逍遥散”了。向上滑动阅览
相关链接:
《在移民公园的半个下午》彼岸花,开或不开心有丁香结秋色金樱车前,车前汪芳记中药散文(4—5)汪芳记
枯草颂(外一篇)“妒妇”*芩血色浪漫——三七粉葛迷离汪芳记
铁脚威灵仙汪芳记
记忆白茅根汪芳记
会飞的蒲公英汪芳记
薏苡明珠汪芳记
栀子甲日记汪芳记
败酱草汪芳记
叫我吴茱萸汪芳记
“暖胃”麦门冬尽在焚香听雨中汪芳记
半夏说合欢汪芳记《青黛》野葡萄根与骨髓炎苦不过*连汪芳记
百合汪芳记
木瓜王也不留行明目草决明汪芳记
真假何首乌
汪芳记
野有茯苓
汪芳记
刺蒺藜
汪芳记
莎草
汪芳记
益智仁益智的故事
汪芳记
漫说荔枝
汪芳记
槟榔
汪芳记
避讳:从薯蓣到山药
汪芳记
枸杞与地骨皮
汪芳记
定风草天麻
汪芳记
疮家圣药说连翘
汪芳记
归芍一般心
汪芳记
苦参之苦
汪芳记
扯不断的杜仲皮
汪芳记
冬瓜的故事
汪芳记
岭上开遍映山红
汪芳记
槐香入梦
汪芳记
菊说
汪芳记
又见石榴红
汪芳记
附子本色
汪芳记
石上有菖蒲
你“在看”我吗?
云峰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