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解--《伤寒论》歌括
太阳上篇本病
桂枝汤证
卫伤营郁有汗风,芍草姜枣桂枝宗,
泄营和胃能调汗,滋养津液并补中。
(脉紧无汗忌服。)
麻桂各半汤证
恶寒发热痛无汗,面热脉微身痒现,
不得小汗双解之,麻*桂枝须各半。
桂二婢一汤证
发热恶寒热偏多,脉弱不紧汗莫过,
泄营泄卫兼清热,另从轻剂用中和。
桂二麻一汤证
营卫表证形如疟,日仅再发正气弱,
桂二麻一两解方,重营轻卫有斟酌。
大青龙汤证
表证浮紧不汗出,表郁内燥阳明人,
缓重内热亦大青,脉弱汗风膏忌服。
小青龙汤证
呕咳渴利噫与喘,心悸不利少腹满,
表证水郁入太阴,麻生姜辛味夏挽。
白虎汤证(人参白虎汤)
表解洪滑烦渴厥,外则背寒里则热,
保中清燥白虎汤,汗多而渴加参则。
五苓散证
(文蛤散、白散、茯苓甘草汤)
发热而渴水仍吐,泄水解表五苓主,
水结文蛤与白散,汗出不渴苓甘处。
桃核承气汤证
表在热甚结膀胱,少腹急结人如狂,
瘀血不下须攻里,解表当先后此汤。
抵当汤证
六七日后表犹存,不见结胸脉反沉,
腹硬发狂小便利,热入血府抵当行。
太阳上篇总结
荣桂卫麻为正治,兼防腑脏青龙次,
白虎五苓以继之,桃抵本病无余事。
太阳中篇坏病
桂枝汤证
表病发汗病仍在,乃逐下之病遂坏,
如其下后脉仍浮,仍宜桂枝已结外。
麻杏石甘汤证
汗下之后肺燥满,汗出喘外无大热,
清燥泻肺须顾中,麻杏石甘不可缓。
人参白虎汤证
大汗吐下后渴烦,洪大恶风舌燥干,
白虎加参须速进,生津清燥顾中安。
调胃承气汤证
汗后恶热与谵语,微满微烦胃突起,
已吐下后胃有热,调胃承气微下已。
五苓散证
因汗烦渴溲不利,浮数微热动湿气,
坏入太阴应泄湿,未汗烦渴大青义。
甘草干姜汤证
(芍药甘草汤)
脉浮自汗有内热,误服热药燥吐厥。
草姜温中芍草仲,承气轻施谵语彻。
汗后吐后方证
汗后反吐胃气逆,吐后生烦欲冷食,
上是客热中是寒,清上温中莫偏热,
长沙无方理如此。
新加汤证
汗后身痛脉沉迟,血中温气被消失,
桂枝汤内加芍药,新加人参湿润脏。
四逆汤、桂枝汤证
表证误下利难支,身痛表里皆病之,
急先救里宜四逆,后急救表宜桂枝。
葛根连芩汤证
表证误下利不止,脉促表在喘汗起,
隔热温药不得施,先清后温葛根使。
桂枝去芍药汤
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表证误下促脉露,解表仍须桂枝助,
胸满去芍避中寒,恶寒去芍还加附。
桂枝厚朴杏子汤证
表证误下发微喘,里阴上逆肺气慢,
仍用桂枝厚杏加,解表降逆功两管。
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证
服汤或下心满痛,尿闭无汗表热重,
此是胆逆湿伤津,去桂合加苓术用。
厚朴姜夏参甘汤证
发汗之后腹满胀,中虚不运浊逆上,
浊逆清陷本相连,厚朴姜夏参甘当。
栀子厚朴汤证
(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栀子香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
汗吐下后腹满烦,身热胸室懊难眠,
少气干呕五栀汤,得吐止服忌栀寒。
桂枝附子汤证
表证发汗汗出漏,恶风便难肢急候,
桂枝加附进莫迟,迟则阳亡难挽救。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发汗不解反恶寒,肾家阳泄命将残,
附子四阳甘补中,芍药清风阳自还。
苓桂术甘汤证
吐下之后逆满眩,又汗动经振摇现,
沉紧水湿木生风,苓桂术甘法最善。
真武汤证
表病发汗仍发热,悸眩肉动欲擗地,
阳亡土败又风生,真武救之莫疑惑。
桂枝甘草汤证
过汗叉手自冒心,汗亡心液致风生,
培土达木风自静,药虽二味效如神。
桂苓甘枣汤证
过汗脐悸欲奔豚,木枯土湿下寒凝,
补土去湿温肝经,不用术附此方灵。
桂枝加桂枝汤证
烧针令汗核起赤,被寒欲作奔豚时,
气从少腹上冲心,桂枝加桂达木急。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证
用火迫汗令阳亡,起坐不安发惊狂,
吐腐镇惊调木土,恐寒中气去芍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火逆即下又烧针,内外阳亡烦躁生,
疏木培中嫌枣滞,桂甘龙牡针神魂。
茯苓四逆汤证
汗下之后病仍在,烦躁不宁知土败,
姜附参草重加苓,泄水抚阳能救坏。
干姜附子汤证
下后复汗阳脱根,昼日烦躁夜安宁,
不呕不渴无表热,脉沉干姜附子行。
乌梅丸证
病有积寒复发汗,肾肝虚冷必吐蛔,
上热下寒阳微脱,乌梅丸理贵深求。
太阳下篇坏病结胸痞证
大陷胸汤证
有热下早成结胸,脉沉胸硬痛如弓,
脉浮烦躁陷胸死,沉用陷胸浮理中。
大陷胸丸
结胸亦有似柔痉,项强后折腑则痛,
病连项号须缓攻,变汤为丸一宿动。
小陷胸汤证
按之始痛名小结,不沉另是浮滑脉,
病势即轻药亦轻,无水莫攻但清热。
脏结证
胁下素痞与脐接,痛引阴筋阴寒得,
人静舌滑阳热无,死症莫攻名脏结。
结胸变证
误下利止胸必结,不止不结利协热,
不结头汗颈下无,小便不利发则*。
桂枝人参汤证
未成阳明下胸结,未成太阴下痞塞,
又痞又利桂枝参,双解表里痞证决。
大**连泻心汤证
痞濡恶寒表未清,热瘀膈上败中因,
桂枝先表泻心后,连*取味最宜轻。
附子泻心汤证
痞濡变硬浮变沉,上热未去下寒生,
恶寒下寒汗上热,三*加附亦泻心。
十枣汤证
痞硬呕利引胁痛,气短头疼水格重,
如若汗出作有时,不恶寒以十枣送。
生姜泻心汤证
汗解痞硬干呕臭,下利雷鸣胁水候,
中则虚寒上浊热,生姜泻心奇效奏。
甘草泻心汤证
误下下利数十行,完谷痞呕烦雷鸣,
中气虚寒胃有热,甘草泻心法最明。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误下下利心痞硬,泻心理中利反甚,
此利下滑非中焦,涩肠利水治方顺。
五苓散证
本因误下得心痞,泻心不解渴烦起,
小便不利用五苓,湿去中复痞自已。
旋复花代赭石汤证
汗吐下后表已解,心下痞硬噫气在,
土败胃逆浊填胸,补中降浊此汤宰。
瓜蒂散证
证如桂枝头项不,寸脉微浮胸痞筑,
气卫咽喉有寒痰,瓜蒂吐之亡血勿。
痞证经脉动惕表里俱虚
痞硬胁痛气卫喉,眩冒动惕阳明柔,
面青难治*易治,中气津液各面求。
太阳中下篇总结
表日荣卫里脏腑,坏病表里不清楚,
坏人阳明与三阴,坏而人坏结痞数。
阳明经上篇实证
伤寒三日胀大实,自汗潮热日晡值,
谵语满痛小便长.大承气汤在六日;
欲知燥屎先小承,如不矢气屎未成,
能食不痛尿转少,皆无燥屎证分明;
发汗满痛热汗多,目不了了晴不和,
急下三证休轻用,须参脉证乃不过;
小便不利卧不得,既喘且冒有微热,
内有燥屎因津亡,大承轻用须凭脉。
小承气汤证
潮热谵语满不痛,尿数屎硬小承用,
滑疾微和矢气宜,若不矢气勿再服。
调胃承气汤证
太阳三日汗之后,蒸蒸热烦调胃候,
若是自利脉调和。此亦内实亦可受。
蜜煎导方猪胆汁方证
自汗又汗津液竭,尿或过利屎干结,
此为津伤不可攻,自欲便时蜜胆得。
麻仁丸证
脉浮而涩小便数,胃强津枯属脾约,
润攻兼用麻仁丸,缓缓用之屎自和。
抵当汤证
阳明热浮人喜忘,下有瘀血阻清阳,
屎难干硬便反易,其色必黑主抵当。
桂枝汤、麻*汤证
脉浮汗多微恶寒,二阳解表桂枝权,
浮而无汗喘胸满,解表麻*下莫先。
桂枝加葛根汤证
二阳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法又殊,
汗出恶风双解好,阳明经热入腑初。
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证
二阳合病有葛根,自利表湿热胃经,
不利呕多加半夏,阳明初气定法真。
阳明少阳合病
阳明少阳合自利,土脉不负顺之意,
滑而兼数有宿食,下食亦是大承气。
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脉大浮,关上尤大阳郁留,
但欲眠睡目合汗,表里兼清方可廖,
三阳合病腹满重,口蹇面垢谵遗共,
若是自汗脉不虚,白虎加参方可用。
(长沙未立方,总不外凉荣兼清胆胃也。)
阳明经下篇
吴茱萸汤、四逆汤证
阳明哕呕尿不利,不食肢汗胃阳去,
名为阳明实太阴,茱萸四逆温补义。
茵陈蒿汤证
发热头汗尿又秘,渴饮懊恼发*必,
无汗尿秘亦发*,热瘀土内茵陈宜。
阳明少阳合病小柴胡汤证
潮热便溏或不便,胁痛而呕舌白现,
此病不可治阳明,小柴胡汤为正辨。
麻*汤证
身面患*虽小便,嗜卧脉浮不得汗,
去太阴湿麻*汤,兼少阳证不可散。
欲衄汗面赤
衄盗赤皆热在经,同是脉浮表贵清,
经热里虚莫误治,误作实治祸即生;
阳实谵语虚郑声,虚实证脉自易分,
阳明篇内列虚证,仲景真传已显明。
阳明上下篇总结
中土热实表证人,有表发表兼清郁,
表净三承轻重施,下篇虚寒太阴司。
少阳上篇本病
小柴胡汤证
少阳证脉或烦呕,渴痛痞硬尿少有,
心悸微热咳数条,按条加减小柴守;
真热恶寒头项强,胁满肢温渴异常,
项强乃是木气枯,和解莫汗小柴良。
小建中汤证
阳涩阴弦腹中痛,木枯法宜建中用,
不痊仍用小柴胡,此因脉涩加慎重。
大柴胡汤证
发热汗出病不退,心中痞硬下利最,
热汗乃由内热蒸,和解攻热大柴贵;
数日头汗微恶寒,肢冷心满饮食难,
便硬脉细为阳结,小柴不了大柴愈。
调胃承气汤证
太阳过经十余日,温温欲吐胸痛实,
便溏腹满而郁烦,先自吐下调胃持。
*芩汤、*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太少合病自下利,和解经热*芩剂,
呕加半夏与生姜,保中清热防承气。
柴胡桂枝汤证
伤寒七日热微寒,心结微呕肢疼烦,
表证犹存两解之,柴胡桂枝并用贤。
麻*汤证
十日嗜卧脉浮细,胸满腹痛小柴愈,
但浮解表仍麻*,少阳忌汗莫大意!
热入血室
热人血室妇人病,胁满谵语如疟应,
昼了暮谵经水因,小柴抵当用须慎。
传经
传经莫与脏腑混,六日六经荣卫论,
脉静身凉食不烦,方是不入脏腑证。
少阳下篇坏病
小建中汤、炙甘草汤证
脉细头痛误发汗,土木干枯烦悸现,
结代而悸炙草汤,滋补土木法最善。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耳聋目赤烦满胸,惊谵身重尿不通,
此因吐下伤木液,柴胡龙牡镇温攻。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证
柴胡误下仍柴胡,发热蒸蒸战汗出,
呕烦心下郁郁急,大柴双清病可除。
柴胡加芒硝汤证
再经不解胁满呕,日哺潮热大柴有,
微利小柴解外先,再加芒硝经腑走。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数日已汗又下之,满结尿癃渴烦时,
往来寒热但该汗,柴胡桂姜温解施。
误下身*
不食肠满面身*,小便不通头项强,
小柴下重饮后呕,小柴不中另商量。
结胸
太少并病如结胸,切莫汗下刺即松,
头汗无热为水结,攻水仍宜大陷胸。
痞证
复与柴胡汗则解,心满硬痛结胸在,
满而不痛痞之征,半夏泻心温清采。
少阳篇总结
少阳为枢和解息,兼表兼腑表下宜,
坏病中伤与木枯,脏腑牵连结痞急。
太阴全篇
四逆汤证
太阴为病寒湿虚,利吐腹满自痛俱,
脉沉身痛利不渴,炙草干姜附子医。
桂枝汤证
发热脉浮为有表,不见里证桂枝了,
表证如兼利胀疼,温里为先四逆好。
*连汤证
病在太阴胃有邪,腹痛欲呕胸有热,
温中清热*连汤,此是土虚被木贼。
桂枝芍药汤、桂枝加大*汤证
表病反下满实痛,病人太阴木邪重,
解表还将木邪攻,胃弱芍*减轻用。
茵陈蒿汤、栀子檗皮汤证
尿秘腹满*如橘,湿热在里茵陈除,
*而发热表热多,栀子檗皮方莫忽。
麻*连翘赤小豆汤证
湿热在里身发*,不得汗尿病难当,
麻*连翘赤小豆,汗尿补中清热方。
寒湿发*
不因尿秘热瘀里,汗后忽然*病起,
此属湿寒忌下攻,温寒去湿理中取。
太阴篇总结
阳明阳败病太阴,水木合邪想土侵,
实痛热*非阴土,少厥死证在是经。
少阴全篇
附子汤证
少阴寒卧痛沉微,火灭土败木风随,
附子苓术参芍药,土复风静并阳面。
四逆汤证
心中温温吐不吐,肢寒弦迟热延阻,
若无热涎干呕生,内寒急温四逆主。
真武汤证
腹疼肢重尿不利,自下利者有水气,
扶土泄水真武汤,亦与急温同一例。
通脉四逆汤证
下利里寒而外热,又见肢厥脉欲绝,
反不恶寒有生机,利止无脉服通脉。
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下利脉微白通宜,仍利无脉又厥逆,
热药下咽干呕烦,加猪胆汁乃为吉。
吴茱萸汤证
少阴吐利肢又厥,烦躁欲死胃肠绝,
参枣茱萸回胃阳,寒水侮土四逆别。
麻*附子细辛汤证
少阴始得无里证,脉沉发热头痛甚,
麻*发表附辛温,少阴忌汗用须慎。
桃花汤证
腹痛尿秘利不止,又便脓血湿寒事,
既是湿寒桃花汤,若稍生热经穴刺。
身热便血证
少阴一身手足热,八九日间必便血,
木火双陷非少阴,肾仍是寒膀胱热。
四逆散证
少阴四逆咳或悸,腹痛泄利尿不利,
下重四逆散主之,复土疏木另一义。
猪苓汤证
少阴下利咳呕烦,渴而欲饮不得眠,
土湿木涩阳不归,阿胶二苓滑泽贤。
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汤证
少阴咽痛津液伤,心火不降逆为殃,
培中降逆下卫法,甘草桔夏共三汤。
苦酒汤、猪肤汤证
少阴咽痛咽生疮,声音不出苦酒汤,
下利咽痛胸烦满,涩滑润燥猪肤方。
火劫谵语发汗动血证
利饮谵语被火劫,无表强汗则动血,
血从口鼻目中出,是为下厥与上竭。
亡阳死证
沉细但卧睡不熟,不烦自吐汗自出,
忽然自利烦躁生,四肢不厥亦死徒;
恶寒身倦利又厥,不烦而躁又无脉,
虽不下利亦虽生,此是微阳已消减;
下利虽止而头眩,时时自冒阳根断,
六七日后忽息高,俱是死证不可犯。
阳回不死证
吐利不厥反发热,脉不至灸少阴穴,
恶寒而倦时自烦,利止寒倦温可得。
土盛水负*连阿胶汤证
少阴负扶阳者顺,燥土克水阳明论,
阿胶*连润阴液,莫谓少阴有土胜。
大承气汤急下三证
口燥咽干痛青水,腹胀不便阳明累,
少阴寒水病则寒,归人阳明得原委;
少阴主气君火当,克火侮土水为殃,
阴脏况皆真寒病,有热之处另相商。
厥阴全篇
乌梅丸证
厥阴脉细热厥还,消卫热疼饥蛔连,
水火土木都作病,温清兼用乌梅丸。
当归四逆汤证
厥阴肢寒脉细绝,浮革肠鸣归四逆,
其人平日有内寒,当归四逆加茱萸。
四逆汤证
肢冷腹痛为冷结,汗出热在内拘急,
腹痛转气趋少腹,下利恶寒皆四逆。
干姜人参连芩汤证
自利有经吐下伤,寒格原属四逆当,
食入仍吐寒格热,热用芩连寒参姜。
茯苓甘草汤、吴茱萸汤证
厥而心悸先治水,茯苓甘草法为美,
干呕项痛吐沫涎,土被木贼宜温胃。
瓜蒂散证
饥不能食脉乍紧,胸中烦满手足冷,
胸中有邪当吐之,瓜蒂散方用宜慎。
麻*升降汤证
下后寸沉尺不至,咽痛吐脓又泄利,
胆肺肝脾不降升,表里风燥伤中气。
厥热胜负
先厥后热必自愈,先热后厥病增剧,
热少厥多阳将亡,厥少热多便血倒;
先厥后热热有余,反汗出者必喉痹,
不痹必定便脓血,总是固热皆为吉;
热除欲食病将澈,若厥呕烦满胸胁,
虽厥已见胆热生,肝胆同气必便血;
虽然厥逆脉见促,阳为阴格不下合,
可将阴穴重灸之,助阳胜阴气即和;
诸四逆厥下则死,厥深热深热宜止,
反发其汗风火动,口伤烂赤阴伤已。
阳绝死证
发热利甚厥燥残,反喘无脉灸不达,
汗出不止与脉实,厥阴阳绝活命难。
阳回不死证
沉弦浮滑转弱数,面赤郁冒汗微出,
弱数而渴热微微,利皆欲止是阳复。
白头翁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证
热利下重白头翁,利有燥屎谵语攻,
利后烦濡栀豉汤,皆非厥阴本病中。
厥阴篇总结
厥阴一病木克土,热为子气寒为母,
阴极之脏亦阳生,热吉厥凶中气主。
六篇总结
营卫脏腑寒热耳,表里分清是真理,
先将六经病隔清,提问温病眉目醒。
类伤寒篇
温病
叔和热病混伤寒,寒温都乱后学难,
表里皆虚皆荣热,生津平泄保中愈。
霍乱理中汤证
吐利寒热头腹疼,不渴理中渴五苓,
热汗绞痛呕不利,泻心热用*连芩。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四逆加人参汤证
吐利汗厥小便利,补土回阳四逆剂,
吐利已止汗厥微,通脉四逆加猪进。
桂枝汤证
吐利止而身痛仍,里气已和表邪存,
和表宜用桂枝汤,耗气伤中方杀人!
暍病即中暑
寒热汗出肢骨痛,脉微齿燥身复重,
渴燥人参白虎汤,否则理中加参用;
暑月外感有伤寒,保液保中辛散痊,
冰糖葱姜芝麻豆,发汗之中法最完;
麻*汤耗气伤津,冬时严寒须慎用,
(暑天不宜也,此方可代麻*汤。)
湿病
湿属太阴湿土气,太阳痛烦脉沉细,
尿涩屎滑热发*,舌脂头汗欲覆被。
桂枝附子汤、桂枝加白术汤证
呕而不渴脉浮虚,桂枝附子汤主之,
尿利尿硬忌疏泄,去桂加术去湿宜。
甘草附子汤证
骨节烦痛近更剧,尿涩汗出又短气,
恶风微肿甘附汤,都是湿家本病义。
痉病
太阳发热脉沉细,背张口禁头自摇,
失汗失血复外感,柔刚桂麻葛根证。
差后复劳
喜唾胃寒理中操,虚羸逆吐竹药膏,
腰下水气牡泽散,更见发热小柴消;
脉浮汗解况突攻,瘀热壅闷枳栀通,
日暮微烦须损食,差后莫劳静养中。
阴阳易
身重少气少腹急,阴中筋挛拘腰膝,
热卫头重眼生花,烧裤散妙病机宜。
类篇总结
类篇亦是太阳证,不与伤寒同一论,
温病剥出伤寒外,伤寒不混都不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