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病人也最为苦恼。
临床上见到的失眠,多属于神经衰弱、焦虑症,引起神经系统技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妇女月经病、肝炎病、心脑血管病等,都可以有长期的睡眠失常,必须在治疗本病之外兼治睡眠,方可奏效。
失眠的病因也较为复杂,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总结失眠病因有13种。
北京四大名医,左三为施老
01
心肾不交
心火独炎于上而不下降,肾水亏乏于下而不能上升。心肾不协调,阴阳相暌隔,故不能成寐。
治疗宜用酸枣仁汤、枕中丹、或《理虚元鉴》之养心固本汤,以交其心肾。
02
血不上荣
心主血脉,心血不足,脑失营养,故不能睡眠。
治疗宜用八珍汤加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系虚寒,宜用《证治准绳》之远志饮子或十四友丸补之。
03
脑肾不足
脑为髓海,肾生骨髓,脑与肾密切相关,“劳伤肾”,用脑过度,则伤肾气,肾亏则脑不足,遂不得安睡。
治疗宜用六味、杞菊、麦味地*汤以滋肾水,参以枣仁、龙骨、牡蛎等收敛之。
若是梦遗及虚怯者,则十全大补汤或丸、三才封髓丹及还少丹之属,皆可用之。
04
心阳亢盛
心主神明,心火偏亢,阴阳不调,气不得宁故不寐。
宜以*连阿胶鸡子*汤为主,加龙骨、牡蛎以敛其阴。
05
阴虚不眠
阴主津主血,津少血亏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难于入寐,或时睡时醒。
治疗宜生津养血为先,用二冬、二地、二至、元参、阿胶、花粉、石斛等,以滋其源,参以安神之品,则津回神安。绮石老人谓:“专补肾水,不如补肺滋其源。”此治本之旨也。
06
阳虚不眠
阳虚,阳不入阴故不眠。《证治要法》云:“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
治疗宜益气为先。气属阳,益气即所以补阳。宜用参、芪、术、怀山药、石莲肉以固其气,亦即绮石老人所云“阳虚之所当悉,统于脾也”之意。
阴虚、阳虚、阴阳不协调引起失眠,与现代医学认为的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失去平衡而产生失眠认识一致。
07
胃热、胃实、胃虚不眠
因胃热、胃实、胃虚,导致胃气不降,不能安睡。胃热多因食积不消,积食生热,扰乱心神以致不眠。胃实则卫气盛,胃气独盛于阳,不入于阴故不眠。胃虚则胸中似饥,无所主,得食则能卧。
胃热不眠者、胃实不眠者,多系痰火为患,宜用半夏、茯苓、川连、枳实、石菖蒲以导痰化滞。王肯堂之治失眠以理痰气为第一义,盖即指此。
胃虚不眠者,宜以秫米半夏汤合异功散或归脾汤。
08
胆热、胆寒不眠
胆受邪,精神不宁,肝胆相连互为表里,胆热、胆虚、胆寒都会影响肝。胆热则肝阳亢盛,上扰清窍故不寐,胆寒则肝虚,血不归于肝则难成眠;胆虚则易惊,精神无所主,入睡不易。
胆热不眠,宜用温胆汤去姜,仿陈修园之义以清胆中之火,甚则加胆草以折其势,火退则已。
胆寒不眠,胆虚不眠,用千金温胆汤。《兰台规范》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又云“方中一味生姜,已足散胆中之寒”。生姜散寒,兼振脾阳,胆寒散,脾阳振,自能入睡。
09
肝经受病
肝经受病,为五志七情所扰不眠者,以肝性条达宜舒展,若精神过度紧张,情志抑郁皆能引起肝郁不舒,以致调节失常,不能安卧,遂成失眠。
这一类型临床最为多见,宜用炙甘草汤、诸复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十味温胆汤之类。其有因肝虚所致,可用《本事方》真珠母丸。
有多梦卧不安者,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栀豉汤合用,多有效,或栀豉汤、朱砂安神丸加琥珀末。
又有教师、演员职业者讲演过多,伤津伤气而致失眠,以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治之。
又有胆胃俱病失眠者,治胃无效,治胆亦无效,胆胃合治方能奏效。
更有一种久患失眠而阳痿者,则须用鹿茸、仙灵脾、故纸、巴戟天等药以助阳,睡眠即安。此即张景岳所谓“阳为阴抑,宜养阴中之阳”之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