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正册判词之十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这一首是写李纨的。1.“桃李”句———用来比喻李纨年轻守寡。因为她刚生下儿子贾兰后不久她的丈夫贾珠就去世了。不像春风中的桃李一样。一旦结了果实便风光不再,生命也就完了。同时这一句还暗藏她的姓名,“桃李”藏“李”字,“完”与“纨”谐音。表示完了。2,“到头”句———说的是贾兰。贾府子孙后代中只有贾兰“爵禄高登”,李纨为母亲也因此显贵。上面画中图景即是批此。3.“如冰”二句———意思是说,李纨死守“三从四德”的封建节操,品行如冰清水洁,却并不值得羡慕,因为她这样年轻守寡,为儿子操心一辈子,当等到儿子飞*腾达、自以为可享晚福的时候,却已“昏惨惨,*泉路近了”。并没有享受到任何所谓的福!其结果只是白白地作了人家谈笑的材料。
再来欣赏曲子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夫妻恩爱早已落空,富贵功名又好似南柯一梦!青春年华迅速消逝!别再提什么夫妻恩爱。就是头戴珠冠、身披凤袄,也抵挡不了变化无常的命运。虽然常说,人生不要到了老年再遭受贫穷,也一定要积些阴德留给儿孙。纵然是气宇轩昂头戴簪缨,金光灿灿胸佩金印,威风凛凛爵禄高显,还不是转眼间来到*泉路上。请问从古到今有几个文臣武将今天还在?也不过是留个虚名儿让后来的人钦佩敬慕罢了。
曲名“晚韶华”,字面上是说晚年荣华富贵,其真意是说当好光景到来已经晚了。
1.“镜里”二句———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谁料到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
2.韶华———这里比喻青春年华,与曲名中喻荣华富贵有别。
3.绣帐鸳衾———指代夫妻生活。
4.“只这戴珠冠”三句———是说待李纸可享荣华时,死期也就临近了,这是得不偿失。只,即使,即便是。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
5.阴骘———即前曲所谓“阴功”,指暗中有德于人。积儿孙,为儿孙积德。
6,簪缨———古时贵人的冠饰。簪是首饰,缨是帽带。
7、金印———亦贵人所悬带。《晋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授。”
8.“问古来”二句———说李纨本来大可不必“望子*”
性格特点
李纨所居处名为“稻香村”,自称稻香老农!(还有一个别名叫大菩萨)。李纨贞静清雅、淡泊端庄、为人明达,与世无争。似千年古井波澜不惊,又如寺庙晚钟悠扬深远!沉静,从容,却又充满了沧桑。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各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迎春的懦弱、探春的聪敏、鸳鸯的刚烈等等,一个个都是“栩栩如生”。而李纨虽然与世无争,却其实同样有着极其鲜明的性格特性!
1、恪守礼法、与世无争
作者在第四回的开头就这样描写李纨:“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其实这些书都在宣扬“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教条。“封建社会的这些所谓女教、女学,不是真正的女子教育,而是一种货真价实的奴化教育。)因此这李纨虽然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2、有德有才,胸怀宽广
李纨的口才与王熙凤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但凤辣子的心胸远不如李纨。本来按常理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应该是李纨,但事实上却一直替王夫人掌管荣国府内部事务的是贾赫的二儿媳、王夫人的娘家侄女王熙凤。实际上李纨是很有管理才能的,她的才干也并不比王熙凤和探春差。当凤姐因小月久病,不能把持家*时,王夫人便派李纨打理家中事务,同时又命探春、宝钗合同李纨裁处。在这个最高“三人团”里人们往往只注重探春的“敏”、宝钗的“贤”,却没有注意到李纨的“德”与“才”。
探春原本只是一个助理的角色,是来协助李纨管理家务的。可实际上探春是主事的主角。几件大事小事处理下来,探春的才干众人有目共睹,可谓春风得意风光无限,风头直接盖过了李纨,可李纨却毫无妒意,而日处处支持探春、维护探春。王熙凤绝对是不会有这样的胸襟气度的。而对于探春在大观园中所进行的“兴利除宿弊”的改革,李纨更是明确支持的,她说:“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这句话不仅表达出了李纨对婆婆王夫人的孝顺(她随时随地都想着王夫人),也能看出李纨思考问是题顾全大局的。她是从王夫人这个掌舵者的角度来看待探春的改革,“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她认为这些改革措施能极大提高众人印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荣国府以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从后面的效果看确实也不错(虽然很短暂)
3,坚韧教子,望子*
一个年轻寡妇带着一个儿子如果没有一定的思想境界是教育不好儿子的!往往不是过份溺爱就是无可奈何!李纨不光有管理才能,也极有思想和眼光。她对儿子贾兰的培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既督促他读圣贤书,为科举考试做案头准备;同时又安排他习武!对此书中是有描述的,请看第二十六回时,写到宝玉在大观园里闲逛,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这时候,忽然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了过来,打破了诗意,可爱的小鹿为什么惊慌失措?宝玉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面前,就站住了,跟宝玉打招呼。宝玉就责备他淘气,问好好的小鹿你为什么射它?贾兰说是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也是闲着,反正没什么事所以就演习演习骑射。可见李纨在儿子读书的同时还要求他练武。望子*心切,希望儿子能文能武,能成为文武全才。而后来在贾府的众多儿孙中,也确实只有这个贾兰有点出息!从这可以看出李纨的坚韧!
人物设计
对于统治阶级而言像李纨这样性格的人,完全有资格受表旌、立牌坊、编入“烈女传”。她是封建社会中被人称为贤女节妇的典型,是“三从四德”的妇道的化身;虽然“无常性命”没能使她有更多的机会在晚年享受清福(李纨年龄和诸姊妹差不多,她的死因在原稿中应该是有具体的描述的,但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她毕竟在寿终前得到了无上的荣耀——“凤冠霞帔”,这应该是可以用来作为那些遵守妇道、恪守礼法、含辛茹苦、贞节自守者必有善报的明证。
然而,曹雪芹偏偏将她列入了“薄命司”册子中,而且说这一切只不过是“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因为后四十回续书中说贾兰考中一百三十名,“李纨心下自然喜欢”,那这样看来,李纨就不应该在“薄命司”之列的)。这实在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是从封建王国的黑暗中透射出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曹雪芹正是通过李纨的命运来对封建礼教和禁欲主义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无情的挞伐。曹雪芹的这种思想,与续书的所谓“兰桂齐芳”、“休皇恩贾家延世泽”事完全不同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