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真的流落烟花巷被刘姥姥
TUhjnbcbe - 2022/12/1 21:28:00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9079465.html

刘姥姥“忍耻”和“招巧姐”说的是两码事儿。

刘姥姥“忍耻”说的是舍了老脸打秋风,而巧姐在《红楼梦》后四十回到底有没有流落烟花巷并没有定论,就算她曾沦落风尘,最后被救嫁给板儿为妻,刘姥姥一家也不至于觉得是“耻辱”,因为巧姐是他们家的恩人。

古代平民百姓家的男人能找到媳妇不容易以巧姐的出身品貌嫁给刘姥姥的孙子板儿,真的是老刘家烧了高香了,赚大发了,而且刘姥姥和板儿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他们只会心疼和可怜巧姐儿,而不会嫌弃她。

刘姥姥“忍耻”和“招大姐”说的是两码事,作者另有深意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因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没钱过年,舍了老脸来求亲告友打秋风的,所以当周瑞家的让她跟王熙凤开口的时候,刘姥姥如此表现: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

刘姥姥不是一个没有自尊心的人,她不仅经历过富贵,也有丰富的阅历见识和人生经验,只是迫于生计,为了儿孙温饱,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她当然知道,找亲戚讨要银子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

这正是脂砚斋批语所说的:[开口告人难。]

又因为刘姥姥年纪大了,讨要的对象要是王夫人还好点,至少算个熟人,但偏偏是王熙凤这个小年轻的媳妇,所以就更加觉得羞耻难当了。

这里脂砚斋的批语为:[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且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

这一条批语要综合来看,不要只看前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

这里的“忍耻之心”是指因为刘姥姥能舍得面皮,开口求告了王熙凤,然后王熙凤也做了生平难得的一件好事,送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一串钱,解了刘姥姥家的燃眉之急,给自己积了一份阴德。

后来贾府抄家败落,王熙凤被休病逝,当年她这份救济刘姥姥的恩德,回报到女儿大姐儿身上。作者不是随便写这一段,而是要当头棒喝所有求亲靠友的人,要像刘姥姥学习,懂得知恩图报。

而不是说刘姥姥能在这时候“忍耻”低声下气的求王熙凤索要钱财,日后就能“忍耻”不嫌弃大姐儿曾流落风尘,让她做自己的孙子媳妇。只要看看后面那一句“作者并非泛写,且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就不会得出这么片面的理解。

巧姐和板儿的姻缘早注定,刘姥姥救护巧姐报恩情

巧姐是荣国公府的嫡小姐,她爹贾琏是荣国公府长房长孙,她娘王熙凤是伯爵王家嫡长孙女。巧姐的身世也很高贵,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

板儿也不是什么三代贫农家的小可怜,而是一个家业败落的官三代。他爷爷当年还“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能巴结上伯爵王家连宗,当年还曾帮助周瑞搞定过一件事情,可见还是手里有些实权的。

只不过,王狗儿不争气,文不成武不就,在父亲死后家业萧条,不得不卖了京城里的房子,拖家带口搬到了城郊的农村务农过活。

其实板儿家的命运就像是贾府家族的命运预演一样,都是靠着祖宗的功勋余荫,子孙坐吃山空,早晚有一天也会败落的揭不开锅。

《红楼梦》中巧姐和板儿是一早注定的,早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招待刘姥姥祖孙的时候,巧姐就见到了板儿。

初次见面的时候他们还是两个小孩子,却无意中交换了信物,预示了后来的姻缘。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

巧姐用自己的柚子换了板儿的佛手。佛手,有“救赎”“慈悲”之意,又别名香橼,暗合后文刘姥姥救巧姐出火坑,板儿会给巧姐带来福寿双全的人生。柚子,外形象征团圆,谐音“有子”,暗示巧姐和板儿以后会团圆有子。

后来,贾府子孙骄奢淫逸,终于导致抄家败落,按照巧姐的判词,她会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所卖。

当时王熙凤被休弃,“哭向金陵事更哀”八成依旧病逝了。贾琏会因为张华和张金哥的案子牵连获罪,平儿大概率被发卖,其他人只求自保,冷眼旁观,没人会救巧姐。

为什么推测巧姐被卖入烟花巷,是因为如果卖到其它权贵之家,刘姥姥一个村妪就算有钱,也没能力去周旋。

巧姐是贾府大家闺秀,模样和教养是上上的好,她年纪也不大,应该不超过十岁,这样

姑娘被卖进烟花巷之后是不可能立刻安排她接客的,老鸨子们没有这么蠢。

正常来讲,一看巧姐的底子这么好,肯定聘请名师教以琴棋书画,歌舞乐器,穿衣打扮以及如何取悦人。等过上五六年长大了,重金卖给富商做妾或者官宦人家做府中的歌伎养娘。

这一类风尘女子,在明清时期非常有名,被称为“扬州瘦马”。

既然巧姐潜力无穷,那么老鸨子为什么能同意刘姥姥给她赎身呢?很大一个原因在巧姐自己身上,那就是她体弱多病。

巧姐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十次有八次要病一场,要么是出痘,还有感冒发烧、消化不良。她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太乐观,这一点可能随她妈王熙凤,大概是王熙凤怀孕的时候操劳管家,巧姐儿虽然没像她弟弟一样夭折在娘胎里,但也有些先天不足。

而且巧姐自幼在贾府金尊玉贵的娇养着还多病多灾的,这一下子抄家败落,流亡风尘,哪里受得了这些磋磨,说不定早已经病了。

老鸨子是看重巧姐身上的潜力,但是她也害怕巧姐万一早夭,她买她的钱可就全白花了。风尘打滚的人最是现实,所以当刘姥姥要求帮巧姐赎身的时候,老鸨子狠敲一笔银子,只要刘姥姥能出得起,让她回本的同时还能有得赚,她是不会死脑筋不放人的。

明清时候风尘女子的赎身价格是多少呢?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赎身也不过数百两银子,像巧姐这样的情况,肯定身价更低很多。

刘姥姥几次去贾府,得到的财物非常丰厚,没有一千两,也有六七百两。

所以要救巧姐儿,她动用大部分家底完全可以做到,不至于到了卖房子卖的地步,只是一般人舍不得,才显出刘姥姥的仗义来。

刘姥姥擅长信口开河,可能会帮巧姐隐藏污点嫁给板儿为妻

刘姥姥的智慧和口才是不必说了,和贾母交锋都本不落下乘,随便信口开河编两个故事,贾府上下多少人都被她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刘姥姥几次进贾府,靠得来的银钱财物,重整家业,和女儿女婿一家至少过上了富农的生活,板儿也得意进私塾读书。作为家里的大功臣,刘姥姥在家中的地位那是说一不二的,相当于是赖家的赖嬷嬷和贾家的贾母。

而家里的钱财小金库自然也是归刘姥姥掌管,那么刘姥姥救巧姐其实都不用经过女儿女婿同意,她悄悄的就办了。

无论如何古代青楼女子的地位是非常低贱的,刘姥姥肯定会想办法帮助巧姐遮掩隐瞒这一段污点经历,比如她说巧姐被卖给财主家做丫鬟,她花钱给救出来了,这对刘姥姥来说一点也不难。

刘姥姥和板儿都是心地善良的厚道人,他们见识过贾府的富贵,又受到贾府的大恩,巧姐也是他们家的大恩人。对于巧姐的遭遇和不幸,刘姥姥一家只有可怜和心疼,根本不会觉得耻辱,更谈不上什么“忍耻”。

板儿能娶到童年时候艳羡的女孩子为妻,会觉得幸运,而不会因为她曾经被卖进过烟花巷而嫌弃她。

古代士大夫或达官贵人娶名妓回家,都会被传为风流美事,虽然大部分是做妾,但为妻的也不是没有。比如抗金名将韩世忠4个老婆,有3个都曾是名妓。

古代底层男人娶妻难,平民娶从良的风尘女不是什么大事

板儿家原先就是是单独在京城混的,没有宗族亲人跟着同住,后来家业萧条败落,更是孤家寡人,搬到了郊区村里生活,属于一家独立的外来户。

这个情况其实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情况很像,没有宗族亲人的为难,就算娶一个从烟花巷“从良”的女子为妻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他们家内部没意见,并没有多事的宗族长老出来为难反对。

而且古代男女比例本就失衡,加上一夫一妻多妾制,导致底层男人娶妻实在太难了。难到什么程度呢?古代至少有20%以上的男子单身了一辈子,找不上媳妇。

很多穷苦下层百姓甚至出现了“一妻多夫”和“典妻”等现象。娶不起老婆,就兄弟两个娶一个老婆,或者从别人家租一个老婆来生孩子,按服务时间长短结算费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古代是农耕社会,没有后代,没有劳动力只能饿死,所以相对什么名声、节操,当然是活下去更重要一些,活在底层尘埃中的穷苦百姓,本来也没什么讲究不起什么体面。

还有很多两情相悦的青年男女,就是因为男方家里穷,出不起彩礼钱,女孩子就要被父母另嫁他人,有些情深缘浅的难免就要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比如双双殉情。

就像《探清水河》中的大莲妹妹和小六哥哥一样,但凡小六他不是个穷裁缝,那一定是一个喜剧结尾的故事。

刘姥姥虽然不穷了,但是花了这么多钱救巧姐儿,又别无更好的去处安置她,那么顺水推舟让她嫁给板儿做媳妇,才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她为巧姐遮掩隐瞒也好,被狗儿夫妻知道实情也罢,这件事情在他们家庭内部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因为当年要不是贾府的救济,他们可能都活不到今天。

狗儿夫妻就算有些不满,但一想到曾经公府豪门的嫡小姐给他们做儿媳妇,侍奉他们,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巧姐的遭遇也是无奈,并不是她自甘堕落的选择。

所以,巧姐的结局无悬念,从金尊玉贵的公府嫡女变成平凡乡村农妇,如判词、图册中写的: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巧姐在被卖掉的时候,巧遇恩人刘姥姥,被刘姥姥救出火坑,嫁给了板儿做妻子,在乡间平静的度过一生。

至于巧姐的病也是刘姥姥请医用问药给治好的,别忘了当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带走的东西中有很多丸药,都是带着配方的:

(鸳鸯对刘姥姥说)这包子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

也正应了当初刘姥姥给巧姐取名“巧”字,影射后文“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也照应了巧姐的曲词:留余庆,济困扶穷,积得阴功,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南山橘暖/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真的流落烟花巷被刘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