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每一段相思,都要经历无数次希望与失望的煎熬。
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解襄阳之困后,拜别众人,欲携神雕归隐。
临别时候,杨过语重心长地跟小妹子郭襄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难,他都会出手相帮。目送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痴爱杨过的郭襄唏嘘不已。
在小说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小诗: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金庸先生文中引用的这首凄婉动人的小诗,便是著名的经典相思之作,《秋风词》。它出自大唐最杰出的诗人李白之手,可以说是非常契合当时的场景。
我们今天读来颇有词的感觉,它还有个别名,叫三五七言,属于杂言古诗。据资料记载,南宋诗论家杨齐贤说:古无此体,自太白始。也就是说这是李白的原创。
诗人开篇是典型的萧瑟秋夜的自然景物描写。阵阵秋风萧凉,寂寂秋月皎洁。*叶纷纷飘落,在秋风中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本来已经栖息空枝的寒鸦,又被这秋声惊起。在这漫长的相思煎熬里,不知道有情人何时才能相见?此时此夜,相思之苦令人无限悲愁。
诗人通过秋风、秋月、落叶、寒鸦描摹出了秋夜的凄清画面,渲染了悲凉幽婉的氛围,令读者不由与诗人一般的心头惆怅悲伤。
那人影只形单,深深地思念让他清宵难眠,空庭仰望秋月。秋风飒飒中,独自黯然销魂。
这首广为流传的《秋风词》还有一个颇有争议的后半段: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大致意思一目了然,一入相思之门,便尝尽相思之苦。无尽的相思啊无尽的思念,哪怕是短暂瞬间,相思也是不会停歇。
早知道相思如此折磨,索性当初就不要相识。与其劳燕分飞,不如当初未逢。相思相忆,人间最苦。
这首《秋风词》后来被谱成古琴短曲。据《梅庵琴谱》所述,后半段绝非李白所作。估计这是后人模仿李白,自拟了一段。亦如曹雪芹《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乃高鹗所作。
这后半段颇有一唱三叹的乐府古风。虽然也把相思之苦,写得淋漓尽致,情调缠绵悱恻。却完全没有了李白诗中,前半段的意境渲染。
背离了古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创作精髓。只留下单纯直白地议论抒情,文风画风完全改变。缺少了委婉含蓄的诗词之美,缺少了诗仙李白的仙气。
朋友们,你们的看法又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