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红楼梦》喜欢解读其中影射的历史人物和*治事件,其实单就文本本身来说,其中的*治风云变幻也颇可观。当然,曹雪芹开篇就说了,此书“大旨谈情”,所以主要还是讲人情世故的故事,*治斗争不是主要要表现的。但是作为一个故事的背景,我们也不反对适当解读,以增加阅读趣味。
宁荣街是老百姓兄先弟后的叫法
《红楼梦》第四回的“护官符”介绍了金陵地区最有权势的四个大家族:贾、史、王、薛。
这四个家族是从这个朝代建立开始兴旺的。起初本朝太祖起兵打天下时,跟着他的首先是异姓兄弟,即东平、南安、西宁、北静四个郡王,这四个郡王的功劳是最大的。
其次是八个公爵:荣国公、宁国公、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这八位公爵中,荣国公贾源和宁国公贾演是一对兄弟。贾演是哥哥,贾源是弟弟。从书中描写看,贾源的功劳比贾演更大,所以皇帝题词写“至今黎庶念荣宁”,不是“宁荣”。
贾演偏武,曾经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他的仆人焦大其实也是他的亲兵,曾经把受伤的他从死人堆里背出来,他们忍受了饥寒、伤痛和枪林箭雨,才得以幸存,并取得了后来的荣华富贵。他的儿子贾代化后来也是任职武官,是京营节度使,主管驻京部队的防务,这是皇帝最信任的武将官职了。
宁国公一支族谱
贾*自幼酷好读书,因此而“祖父最疼”。这祖父就是贾源,贾源尚文,大概是一名儒将,在战争中属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兵如神的“小诸葛”。
他的这份儿天才也遗传给了长子贾代善,代善在*坛如鱼得水,把贾家的*治地位推向巅峰。贾母说,子孙之中,宝玉最像爷爷代善。可见,代善也有“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以及斯文飘逸的文人气质,而且他极善于享受,贾母回忆说自己像湘云一样年纪时刚嫁过来,代善养的小戏子演出伴奏都是别出心裁。贾府虽是武功出身,却有“诗礼之家”的美誉,其中多半是贾源一系的功劳。
荣国公一支族谱
史家与贾家是同乡,也是亲戚,也曾随太祖打天下,但是*功没有贾家那么高,所以只被封为侯爵。史家比较特殊,他们有两个侯爵:保龄侯和忠靖侯。而且从书里描写来看,现任两位侯爷是亲兄弟,不像贾府,两个爵位是两个分支的宗兄弟。
可能史家起初也是像贾府一样,兄弟俩追随太祖,所以得到两个爵位,但是其中一支在第三代上没能留下儿子,所以两个爵位都由史鼐和史鼎这对亲兄弟继承了。史湘云的父亲是家中长子,青年早逝,他的二弟史鼐就是保龄侯,三弟史鼎是忠靖侯,所以史湘云说起家里的婶子也有二婶婶三婶婶的分别。这史家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没有随代降等。
其他人家,除了王爷,无论爵位多高,按本朝惯例,都是只封袭三世,并且要随代降等。比如贾演是宁国公,贾代化就是一等神威将*,贾珍就成了三品爵威烈将*。因为子孙本身没有功劳,所以他们继承的官位和薪资待遇都要随着代际而逐渐降低,除非子孙中有人才又立了新功,获取了新的荣耀和封赏,才能把家业振兴起来。这也是贾家一直衰落的原因:他们的人口不断增加,享乐规格却从不降低,但他们的待遇和收入是在不断递减的,然而家族中都只知享受,不擅经营投资,子孙又没有*治功劳,在朝廷上的地位不断降低,所以整个家族都在走下坡路,越来越穷。
然而史家不同,史家到了史鼎兄弟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但他们依然是侯爵。可以推测,当初史家的*功虽然不是最高,却对皇帝有特殊的功劳,也许是救过命之类的,所以,虽然威望不足,没有封到最高的爵位,却有了不必随代降等的特殊待遇。
而王家的先祖,被封为都太尉统制县伯,统制县伯是爵位,都太尉是官职,应该是个武官。可是,他的长子后来做的是外交和礼部方面的工作。“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王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王家的。”
王家族谱
王家是伯爵,*功不如贾家和史家,但是王家似乎很善于交际,又颇通海上事务,想来当初参与起兵的都太尉王公,是个类似于《三国演义》里甘宁那样的人物,说不定在草根时代,也曾作过“锦帆贼”式的海盗。王熙凤的爱美、霸气、时髦而好舶来品,这些都是王家的家风。
薛家和史家族谱
薛家并没有封爵,甚至没有人在朝当官,却能与前边三家并称四大家族,位次甚至在金陵的体仁院总裁甄家之前,说明薛家与皇室关系也不一般。薛家是世代经商的,在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所以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获得*权的认可。
满清入关前,武器装备不如明朝先进,晋商为了牟取暴利,就不顾朝廷禁令,将先进武器卖给满人。
打仗打的是银子,满清在征战中出现大量资金缺口,晋商们看出明朝的朝不保夕,就答应给满人以资金的支持,这样,在满清夺取明朝江山之后,给以这些晋商以皇商的地位,并且把蒙古地区的贸易权也给了他们。
晋商通过支持满清入关,掌握了商贸和金融大权
顺治帝曾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八大晋商家族,封官授爵,并召之入籍内务府,御封为“皇商”。八大家族因为清廷入关提供*需物资支持而立功,得到了清朝皇室的信任,成为直达天听、既富且贵的皇商。
皇商就是由皇帝任命,以官方身份管理朝廷经营的国营产业,代表皇室经商的资本家。曹家的江宁织造,便是为宫廷供应织品和绸缎的皇商。皇商受皇室委任,代表官方营商,垄断由朝廷经营的重要产业,性质类似于现代大型央企的董事长或总经理。
皇商隶名于内务府,清朝的皇商按例会赐封官衔,且品级都在五品以上,如胡雪岩就是从二品布*使。皇商的家业与官职可以世袭,清朝的八大皇商均为内务府世家,历代世袭皇商之职,曹雪芹家三代共有四人世袭江宁织造。
薛家的发家史大概也是这样,虽然不曾直接参加战争,却在资金和物资上支援了太祖的队伍,所以得到皇帝的信任和恩宠,子孙世袭成为内务府挂名的皇商。薛宝钗的曾祖曾被封为紫薇舍人,说明薛家精于计算,但同时也是读书人家,是儒商。宝钗家里藏书很多,她父亲也教导她读书。她叔父的一双儿女也都是文质彬彬才华横溢。薛家秉承了一贯的*治投资眼光,能与王家和贾家成功联姻,能让义忠亲王成为自己的私人定制客户,说明了他们的人脉和能力。
早期薛家也曾英才济济
从四大家族的前两代来看,他们分别继承了前辈的优良基因和能力,从朝廷得到了巨大的信任和恩宠。代善去世的时候,皇帝甚至还额外开恩,多赏了一个官儿给他的小儿子。皇帝的平均寿命短于常人,所以,给贾*赏官的这个皇帝,八成是第三代。这说明,立国以来的三代皇帝,对于四王八公这些功臣的优待*策是基本一致的,他们深知,只有安抚好这些功臣,才能平衡各方势力,稳定*局。
然而,这个一贯*策在第四代皇帝身上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原著里提到,现在的皇帝,也就是元妃的丈夫,同时在宫里供养着太上皇。正常情况下,当了皇帝的谁也舍不得放弃手里的权利。历史上只有三种情况下会出现太上皇:
乾隆算是最著名的太上皇之一
一是皇帝年纪太老了,比如宋高宗赵构、乾隆皇帝弘历这种,出于健康原因,不得不退居二线。
这样的皇帝往往已七老八十,儿子也四五十了。但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皇帝显然不是很老,与年方弱冠的水溶可以兄弟相称,年纪应该最多三十多岁,那么太上皇顶多是五六十岁,应该不至于老迈到不能掌权的地步,所以第一种情况是不符合的。
二是皇帝被外族掠为俘虏,皇子继位,如同宋徽宗那样的,原著里的太上皇,显然也不属于这种情况。
三是发生了*变。某位皇子通过非正常手段逼宫上位导致老皇帝禅让成为太上皇(如李渊);或者是由于*治变故导致老皇帝无法继续掌权只得禅让(如安史之乱后的李隆基)。
考虑到《红楼梦》在创作背景上很多引用唐制(节度使、长安、才人、大明宫等等),联系一些故事情节,我们可以认为书中的太上皇属于第三种情况。
李世民决战玄武门,杀死兄弟夺取皇位,虽是明君依旧难洗白这段往事
这个太上皇一开始就存在,到了好几年后,最大的国孝也只是死了一个老太妃,说明太上皇真不是很老,而且健康状况也还不坏。书里提到元春封妃后皇帝想到要给以省亲的优惠待遇,然后再禀告太上皇夫妇,太上皇夫妇才同意的。说明这不是太上皇的主意,事实上,太上皇此时已大权旁落,只能让皇帝做主了,只是皇帝喜欢装出仁孝的样子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秦可卿死的时候,贾珍找不到足够高档的棺材,薛蟠就把义忠亲王老千岁私人定制的樯木棺材给了他。因为义忠亲王他老人家永远不会来提货了——他“坏了事”。
坏事,就是造反失败的隐讳说法。义忠亲王为何要造反呢?因为他反对皇帝的“不忠不义”。逼宫父皇为不忠,杀手足为不义。作者通过这种隐晦的写法,说明了现任皇帝上位的过程。
既然现任皇帝并非前任选定的接班人,他的名位便有些来路不正,他自然担心前任皇帝和原任太子的宠臣们对他有不臣之心,所以,他开始扶植他的亲信,对老臣则是拉拢和疏远兼有。
四大郡王原本都与贾家亲善,其中东平郡王还是贾家的同乡和世交,穆莳与贾代善曾经兄弟相称,荣禧堂的对联就是他的亲笔。
荣国府的荣禧堂
然而我们看到的原著描写中,东王府与贾家几乎没什么往来,秦可卿丧礼上,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以及北静王本人都亲自来吊唁,而东王府只搭了祭棚,没有主人来。
到了贾母八十寿辰时,来贺的权贵中主要是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可见,四王之中,南、北与贾家过从最密,东西较疏远。这就说明,由于*治倾向的不同,导致四王八公内部也产生了分歧。这正是现任皇帝希望看到的——他并不希望他们团结一心。
义忠亲王坏事之后,最得圣宠的似乎是忠顺亲王,八成他是在帮助新君上位的过程中效力最大。这个王爷显然与贾家没什么交情,就算不是*敌,也绝谈不上世交,连普通朋友都不是。所以,贾*一听说宝玉勾引了忠顺王府的戏子蒋玉菡,就骂宝玉是“草芥”,说他“祸及于我”。因为跟忠顺王比起来,贾家已经是人微言轻的草芥一样了。
而四王之中,“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所以,北王在*队中的势力和影响是最大的,连皇帝都不得不高看一眼,还送了鹡鸰香念珠一串给他。
水溶胸怀大志
《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鹡鸰”比喻兄弟。
清朝和邦额的《夜谭随录?阿稚》说:“不为雁序而作鹡鸰,明知弟幼弱,不加防护,任其独行,不饱豺虎,必遭颠坠。”
鹡鸰别名叫做张飞鸟,张飞是三国猛将,帮助刘备打天下,与刘备兄弟相称,想来老北静王与太祖也有过类似的情分。四王之中,惟北静王功高。功高则震主,*队里的人都与北王有过命的交情,自然格外听从北王。
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皇帝心里对北王是又敬重又忌讳。他送给北静王水溶鹡鸰香念珠,意思是我对你如同我祖父对你祖父一样,是兄弟的情分,你一定要拥护我!
水溶呢?转身就把这珠子送给初识的贾宝玉小朋友了——根本没把皇帝大哥的心意放在心上。他刻意延揽人才,培植自己的*治势力,还落了个“贤王”的名声。“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
皇帝的念珠被转赠宝玉
他一面与皇帝虚与委蛇,另一方面又跟荣国府宁国府保持着良好的密切关系,过年时还送字联荷包给贾家,贾珍却拒绝接待来使,大概他也看出了水溶的野心,不敢与之深交。
水溶同时又假装纵情声色,勾引忠顺王宠爱的戏子琪官,后来琪官逃走,八成也是有他的助力。琪官可能不仅是水溶的情人,也是他安插在忠顺王府的耳目。日后随着*治风云的变幻,水溶自然有他的一番作为,而贾家这些子孙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必然被他视为弃子。
身处于各怀鬼胎的*治同僚和盟友中间,四大家族步履维艰。
首先,贾家到了文字辈这一代,变得格外不争气。贾敬考中进士,却放弃前程,潜心修道,宁国府被贾珍父子搞得污秽不堪。贾赦被贾母惯成了好色任性的纨绔子弟,官也不好好做。贾*没能考科举成功,但幸运地被赏了官到工部任职——这是太上皇在位时的恩典,如果换作现在这个皇帝,可就不好说了。
已经子凭父贵的贾*更期望能父凭子贵
贾*对工部的工作不感兴趣,连自家修大观园他都懒得管,何况是专业的工程管理?他干了二十多年只升一级。平日诗酒放诞,除了跟清客聊天儿没别的实际能耐,还自称不惯俗务。他把振兴家业的责任转嫁在儿子身上,老大压力太大,早早去世,老二因为抓周不良,被他贴了色鬼的标签。
但是贾母颇为精明,她把小女儿贾敏嫁给了探花林如海。
林如海出场时是巡盐御史,清代巡盐御史,自康熙以后或从内务府直接选任,或者由其他职位上的内务府出身的官员兼任,虽均加监察御史衔,但一般使用原官品级。其职责主要是收缴盐税,并监督盐商的专卖,因为是钦差大臣,虽然品级按照原官,但实际地位与一品大员相差无几。这个差事绝对是当时的肥差,只有皇帝的心腹才能担任。
《红楼梦》中林如海担任的兰台寺大夫,有研究者认为当指都察院御史。清代的都察院初设承*1人,左右参*各2人。顺治元年改承*为左都御史,参*为左副都御史。三年规定左副都御史满、汉各2人。五年则定左都御史满、汉各1人。右都御史,为总督兼衔。右副都御史为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兼衔,都不设专员。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主管官员,《清史稿?职官志二》说:“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参维纲纪。”这个职位是言官,权力不小,百官敬畏。
林如海所任的兰台寺大夫,大约在三品到五品之间,而状元的初授官才是从六品修纂,还得在翰林院干满三年才能散馆另授职务。如果要林如海在短短三四年间从六七品官升到都察院御史,并且得到皇帝超出一般的信任,得到巡盐御史这样的肥缺,理论上不太可能。所以,林如海肯定是少年中举,之后一步步凭借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以及非同一般的机遇,又经过多番历练,才能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升到这个人人眼红的位置上来。
林如海也是心较比干多一窍
在太上皇时代点探花,凭的是才学;在新皇帝时代成为皇帝心腹,凭的是处世智慧和办事能力。任何领导,不论*治斗争如何激烈,最爱的还是有真实才干的可用之人。林如海作为贾家的女婿,为贾家挽回了一些*治地位。要不是短命,他的前途最为远大。
贾母自然知道仅靠女婿是不够的,贾家必须自己也有能取悦于当今皇帝的人物。所以,在贾珠病故之后,元春被送入宫中。元春是贾府四春中最美艳的,以“贤孝才德”著称。美艳是皇帝喜欢的,才华是皇帝的爱好,孝顺是皇帝给自己的人设。因为曾经逼宫,所以皇帝特别专注于营造孝子形象,皇帝是孝子,他自然要做出特别喜欢孝女的姿态来,所以元春得宠。
宠爱元春,也是一种*治态度,爱孝女的皇帝自然也是孝子
这就给贾*带来了表现机会,又是外放学*又是查水利,大概是准备要提拔一下。可惜贾*似乎没有任何出色的表现给皇帝以提拔的理由。而且元春的省亲又要造大观园,这对捉襟见肘的贾府经济也是雪上加霜。
而远在江南的甄家,早年也是曾受皇恩,曾经四次接驾,最后却先于四大家族倒台,第一个被抄家。作为贾府的老亲挚友,他家的一切都对应着贾家,他家的兴衰也是贾家前景的预兆。
史家的兄弟俩日子也不太好过,虽然不必随代降等,但只要皇帝看不上眼,照样有整你的法子。保龄侯史鼐时常被外放,可能两兄弟中,他算是比较能干的,所以皇帝会以这种方式考察他。而忠靖侯史鼎则常年在京,大概有点儿留作人质的意味。史家以侯爵之尊,家业甚大,说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却只剩了个空架子。虽然爵位没有消减,但被派到的官职似乎都没有太大油水,所以湘云常抱怨在婶子家日子辛苦,请客吃螃蟹要宝钗帮忙,每天要做针线到深夜。这说明史家*治地位不高,皇帝对他们依旧有防范,而且不肯输送利益给他们。偌大家业需要撑场面,光鲜的爵位成了鸡肋。
湘云嫌家里日子苦,宁可住到贾家来
薛家也是类似,因为没有爵禄,薛家的败落比那三家都要快得多,因为薛宝钗父亲和叔叔都去世较早,薛蟠不懂事,薛蝌又年幼,所以薛家家产被底下伙计坑骗了不少去。所以宝钗母女生活都颇为节俭,千里迢迢住到京城亲戚家,连门帘都舍不得买条新的。宝钗不爱脂粉首饰,屋里装饰如同雪洞,而且没有薰香的习惯,经常主动做针线到半夜。因为她已看透了家族前景,随时准备着过平民百姓的穷苦生活。她原本期望复制元春的路线,通过进宫承恩来实现家族复兴,可惜未能成功。其中原因自然众说纷纭,不过,作为义忠亲王的老朋友,显然,薛家不太可能得到皇帝的善待。
宝钗进宫的梦想破灭了
薛家在薛姨妈时代尚且可以与官府豪门联姻,但是到了薛蟠这代,都只能娶商人女或贫苦女孩了。宝钗后来嫁给宝玉,八成是四大家族败落之后的无奈之选。
但是在新皇帝这里,王家却一枝独秀。王家在四大家族中原本爵位较低,但是王家把女儿们都嫁得不错,王家是武官出身,并不重视女儿的文化教育,但她们都善于固宠持家,所以在夫家都混得风生水起,尤其是王夫人生的女儿格外争气,给四大家族带来了最后的回光返照。
王熙凤的父亲是长子,应该也是爵位继承人,他住在金陵老家,似乎是承袭了父亲的主管外交和朝贺方面的事务。而次子王子腾虽然也跟贾*一样,没有袭爵的资格,却比贾*要能干得多。他凭借过人的才干,抓住机遇,爬到了京营节度使的位子——这个位子原来是贾代化的,后来为什么给了他呢?大概他也是在新君上位的过程中曾经出力吧?后来他还升成了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贾雨村判案和升官,都是他一手导演的。
贾雨村得到王子腾的赏识,因为枭雄彼此相惜
王子腾的忠心和能干,使他成为新皇帝的得力干将。但是,后来的调动升迁,使得他离开了京城,这似乎也暗示着他逐渐在失去皇帝的信任。自然,如果皇帝要整四大家族,首先就要打压其中最优秀、最有权势的子弟,王子腾首当其冲。况且,作为曾经辅助新君上位的武官,他知道了太多内幕,留着他,终究是个祸患。靠*治投机上位的人,成与败,都是一瞬间的事。
抄家
所以,四大家族的衰落原因,一个是随代降等,再有是子弟无能。此外,一朝天子一朝臣,皇权的非正常更替使得他们更迅速地离开权力核心,家族中又没有具备远见卓识的人来力挽狂澜和准备后路。所以,一旦皇权争夺的*治斗争激烈化,庞大而腐朽的四大家族势必被裹挟其中,成为最不堪一击的牺牲品。
欢迎